运动技术开发的途经

一、运动技术开发的途经

1.科学是技术开发的先导

人类文明已跃步到高度科学化的时代。电子计算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触角已深入基本粒子的更深层次;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天文学将人类视野扩展到一百亿光年以外的遥远星系。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向体育领域渗透。在体育运动飞速发展,运动成绩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开发运动技术的出路何在?科学要充当开路的先峰。美国奥委会运动医学委员会主席达迪特说:“一旦把运动与科学结合起来,就会取得成就”。

体育选材的开发需要科学。运动人才是运动技术的承担者,没有高质量的体育人才一切无从谈起。人的生理有遗传性,人才的先天条件对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据研究,现代竞技体育人材的先天生理因素占70%,后天训练只占30%,可见科学选材对运动技术的开发何等重要。靠经验选才有一定作用,但有很大的局限性。人的外部的身体条件可以直观,但是人的身体素质,内在的复杂因素,单靠经验的观察是无法测定的。世界竞技体育强国都十分重视对运动选材的科学研究。苏联、罗马尼亚都把运动员选材列为全国重点研究课题。民主德国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奥运会上的总分屡次超过美国,专家们普遍认为,多年来进行系统的科学选材是民主德国运动员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我国从1980年开始进行科学选材研究,专家们采用了先进仪器和科学方法,研制了我国田径、游泳、体操、排球优秀运动员的形态、素质、机能、心理等方面的选材评定标准,发现对细胞中XY染色体长臂长度测定可预测身高;通过对第二性征、骨龄、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及其相关系的研究,可预测少年发育潜在能力的大小等。这种科学的选材,对我国运动技术的开发起了积极的作用。

训练的先进性,技术的合理性靠科学。运动技术的发展还要有先进的训练方法。运动训练的全过程是一个由直接或间接影响运动技术水平的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的多层次系统。运动训练目标的确定,训练模型的制定,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大小,训练的疲劳恢复,都有待于科学来帮忙。现代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应用于体育科学,形成了运动技术的模式训练法,给运动训练开辟了新的途径。苏联在1968年已开始对短跑运动员采用模式训练法,显著地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近年来美国已开始使用一种数学转换器来代替拍摄影片的方法,可直接获得数据信息。国外还出现了一种自控耐力训练器,只要把运动员的有关信息及教练员的指令性信息输入电脑就能自动监督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负荷不足或过头时,训练器便自动发出信息,及时予以调整。前几年诊断信息反馈时间是72小时,现在已缩短到24小时以内。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诊断时间更会缩短,对运动技术的开发的价值会更大。

运动竞赛,运动技术的管理,技术意识的形成,都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应该肯定,运动技术的开发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社会科学尤其是体育中兴起的新兴科学,对运动技术的发展都会起到很大作用。

2.人体潜能的挖掘

潜力是存在于事物内部尚未显现或尚未发挥出来的力量。人的潜力是多方面的,有体能潜力、记忆潜力、思维潜力等。运动技术的潜力,就是运动员机体中的潜在力量。这种潜力,既存在于生理上,也存在于心理上,可分为“机能的潜力”“心理的潜力”,二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科学家们研究,人们拥有巨大的潜力。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一个普通的人只运用了能力的10%,还有90%的潜力”。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说:“人的潜力之大会使人震惊万分……如果我们迫使头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来,完成几十个大学的必修课。”(《文汇报》1988年7月21日)。

现在生理学家们研究,人的机体各个部位潜力也很大。如人们的肌肉力量一般只运用最大肌肉力量的15~20%,最高才到30%。人的整个骨骼肌由上千亿条单肌丝组成。实验表明一根单肌丝经反复抗伸收缩,单位肌力可以提高100倍,伸缩速率可以加快60倍。如果人们的全部肌肉都能朝一个方向收缩,力量可达25倍,相当于六辆解放牌汽车的载重量。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硬气功的生理机制。人们的呼吸功能,每分钟肺泡通气量高低可以相差30倍~100倍。支配人们运动的神经系统的潜力也大得惊人。从人们机体的生理潜力情况可知运动技术的开发大有作为。

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要具备条件。人体机能的潜力隐藏了运动技术发展的巨大能量,但要变为现实,就要进行挖掘,其挖掘的途径有:

(1)训练科学化。联邦德国专家认为,当前优秀运动员最多只能发挥最大体能的90~95%。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想法把其余的5~10%的潜力挖掘出来。

训练科学化的路子很广。例如采用科学的模式训练,多学科的综合训练,改变负荷量转向大强度的训练等。训练科学化的目的是把运动员的机体潜力挖掘出来,促进技术的改造和提高。美国铁饼运动员威尔金斯,通过美国的吉思·艾里尔博士用电子计算机指导他进行训练后,纠正了动作上的毛病,果然就把他的成绩提高了三米多,打破了世界纪录。

(2)更加重视心理因素。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者丁雪琴把当今运动心理、身体素质、技战术列为运动训练的三大要素,因此,运动心理已成为“第二技术”。苏联运动心理研究中心曾对在苏联、欧洲和奥运会参赛的男女体操运动员比赛失误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在191次的失误中,属于心理因素而导致失误的有158次,占总失误的80.5%,属于身体因素而导致失误的33次,占总失误的19.5%。可见心理因素对技术发挥的重要性。在现今高水平的运动竞赛中,运动员一般都容易产生紧张情绪,情绪过分紧张直接影响机体活动,严重者会使动作失去协调,技术变形。许多情况下,由于心理因素的失常导致前功尽弃。所以现在体坛上都引起了对心理训练的重视。心理因素是挖掘运动员潜力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其要性还将越来越突出。

(3)改进直接制约运动技术的相关因素。运动技术潜力的挖掘要涉及到许多因素,除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外,还与运动者的营养,运动器材、场地、服装、自然环境都有密切关系。如塑胶跑道对提高短跑成绩的效果十分明显。据日本田径界研究,运动员在煤渣跑道上赛跑,能量损失大约为24%左右,而在塑胶跑道上赛跑,运动员的能量只损失3~6%,二者相差20~18%。由于科学的发展,人们正在在运动员的服装上找挖潜力的窍门。美国著名女子短跑运动员格里非思·乔伊纳,在汉城奥运会上以21秒34的成绩打破了女子200米跑的世界纪录,并一举夺得了100米,4×100米比赛的三块金牌。其奥妙除了她具有短跑天赋外,联邦德国的阿迪斯体育用品公司为她专门设计的运动鞋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魔鞋”穿上后在跑动过程中会减少、甚至消除左右晃动的动作,使她的奔跑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加强国际交往

体育运动是开放性的社会活动。世界各国运动水平高低不同,但各个国家的体育运动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点,有自己的长处,在相互交往中才能开辟新的天地。

国际交往的方式渠道很多:有互派代表团参观、访问;互派体育运动专家直接进行技术传授。但在各种形式中比赛是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奥运会的大赛、有世界锦标赛、有世界邀请赛、有洲际性和地区性的比赛。各种竞赛是运动员的盛大节日,是运动技术的大汇展、大检阅。通过每次竞赛,对运动技术的开发都会受到启迪。

4.难新程度的提高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相对立而存在,相制约而发展。矛利而盾坚,盾坚矛更利。运动技术的开发也要服从这个规律。随着世界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发展,对运动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总是有惰性的,有压力才能前进,有困境才能逼着去克服。社会学界有个“夹缝理论”,人为了生存,总是要不断的从“夹缝”中强挤出去。现在体育训练中,教练给运动员设置许多“夹缝”,人为地加大难度,提高新度,促使运动技术的提高。例如:运动训练中使女性男性化,女运动员按男运动员的要求练,女运动员与男运动员进行对抗赛以提高女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能力。美国的篮球技术是当今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国家,为了开发技术,在职业运动员中采取了加大难度的做法,主要有提高篮板高度,扩大禁区,改变篮球的重量。在非正常的条件下训练到正常的条件下参赛,自然就会易如反掌。

开发运动技术,不仅在动作、战术上加大难新程度,而且在环境上人为的设置难度。例如在排球、乒乓球、网球训练场地上放各种录音、唱片、目的在培养运动员适应比赛中的嘈杂环境,加大心理适应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