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的体系结构

二、体育科学的体系结构

科学体系结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科学分类问题。即通过科学分类,阐明它的各门组成学科在整体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体育科学体系是从二十世纪中、后期开始形成的。关于它的研究,目前尚未有成熟的观点。在国外,日本将体育科学分为人文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特别类(学校体育论、社会体育论、特殊体育论)。美国分为解剖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类、社会行为科学类、历史哲学类。英国有学者将体育科学分为哲学与美学、生理学(医学)与生物力学、心理学、社会和历史学及比较体育、组织管理与体育设备五类。在我国、关于体育科学结构的研究也较为活跃。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将体系科学分为三大类:即体育自然科学类、体育社会科学类(含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和体育管理科学类。

为了研究体育科学体系,首先应从认识体育科学的本身特点开始。体育科学是研究人们在运动负荷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的规律性以及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发展的规律性的理论,构成体育科学的学科计有:关于如何通过体育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和运动成绩的自然科学部分(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等);也有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部分(如体育史、体育社会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经济学和体育管理学等等)。两部分内各学科间频繁的交叉、渗透、综合;两部分之间的各学科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体育科学的结构体系。与之相适应,大科学方法被用于体育运动的研究之中。

根据体育科学的特点,我们认为体育科学的位置应属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并列的交叉学科之下的一个门类。现代体育科学体系和其它科学体系一样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科学、技术科学(或称应用科学)、应用技术。其基础科学包括有: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遗传学、数学、生物力学、心理学、营养学等。下一个层次是体育技术科学,它类似自然科学中的技术科学(体育界则习惯称它为基础理论)。这部分学科中很多是属于自然科学的其它门类向体育科学渗透而形成的边缘科学。同时它也是体育基础科学与各项运的技术之间的中介。一方面它把基础科学的成果运用于人体的运动锻炼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各项体育运动技术的直接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学科包括有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气象学、运动器材学等。再下一个层次是各项体育运动技术,如田径、体操等项目及现代化的电子技术、体育系统工程等。

体育科学体系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科学的门类。构成它的各个学科是为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现象而产生的。各学科也可分为理论部分和应用部分两个层次。

我们把现代体育科学体系按它研究的对象和各基础学科的来源分为两大部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体育科学的自然、生理模式与社会、心理模式两大部分的统一。

体育科学是新兴综合科学,它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体育运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体系结构也必将更为充实、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