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会劳动方式和劳动条件的变化对体育的新的需求
在未来社会,由于劳动方式和劳动条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把体育提到空前的重要地位,使它成为人类生存之必需。这种情况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于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生产力的变化。
电子技术的革命是实现未来社会信息化目标的先锋。“三A革命”的深化和机器人的广泛使用,给人的发展带来两重性后果。一方面,它使人的劳动方式得到根本变化,劳动条件也有巨大的改善。人类将进一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各项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活动,使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智力水平,技术能力得以更大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自动化也会给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高技术基础上的自动化生产,要求人们快节奏、高效率、全神贯注,会使中枢神经负担过重,造成脑力的过度消耗,精力疲备,抵抗力降低。在现代控制系统指挥下生产,人们长时间在荧光屏前工作,容易造成视力减退,头昏,作呕。人体是一个有机的耗散结构系统,它必须和外界(尤其是大自然)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才能使新陈代谢旺盛,生命机体健康发展。而“三A革命”提供的车间和办公室都是狭窄的空间,长时间在封闭环境下工作,势必影响身体健康,出现“大楼综合症”。此外,交通工具发达、机动车代替了步行,人的体力活动会更加严重不足。加上膳食构成的变化,脂肪和动物蛋白摄入过量,造成营养过剩,以致引发各种“文明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失眠症、糖尿病、肥胖病等。据统计,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中年以上男子有1/3、女子有1/4受心肌梗塞病的威胁,心血管症死亡人数几乎占总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解决上述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采取有效的办法开展体育运动。苏联的统计材料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生病率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要少60%,心血管发病率少2/3。目前,西方流行一种“爬楼梯”的体育活动。有人对三万六千名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每天爬楼梯少于50级的人,其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比爬楼梯多于50级的人高30%。可见,体育活动是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未来社会里,生产高度发展,劳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人们需要体育以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将会成为人类生存之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