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运动中的极限问题

四、竞技运动中的极限问题

现代竞技运动正在科学化的轨道上迅猛发展。可测量项目运动成绩日新月异,世界纪录不断刷新,展现其生机勃勃的生命力。甚至有的世界纪录只能保持几分钟,有的历史性项目可以数人次同时打破纪录,而有的项目世界纪录曾数十年没人问津,接近世界纪录已十分艰难。奇特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竞技运动是否会有极限。

现实的需要,激发了学者们的思考与探讨,提出了各种观点。纵观国内外对于极限问题的研究,主要见解有如下几种:

第一,极限论观点认为,竞技运动的发展,运动成绩的提高,世界纪录的创新,是有确定极限的,是有限的。其主要根据是人的生理机能的局限。这种观点,一方面以世界纪录已经达到的某个定点作为极限的定点。但在事实面前若纪录定点改变,极限点随即被改变。这等于否定了他们定的极点。另一方面又认定世界纪录一旦达到极限后就不再发展了,但事实上极点不断变化。结果陷入自身的矛盾之中。极限论既没有给出一个“极限”的定义,还脱离非极限谈极限,离开无限讲有限,背离了极限问题的辩证法。

第二,非极限论观点认为,竞技运动成绩与世界纪录的发展是永远没有限度的,无限的。“100万年以后,由于人类智慧的力量,使身体瞬间地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的移动成为可能,这个时候100码的世界纪录就是0.0秒。尔后再过上100万年,也许体育工作者就要学习用负数来计算运动成绩了吧。”(美国托马斯《竞技运动的科学》一书)他又说:“未来保持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在发令枪还未打响之前就已经到达了终点。”这种观点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无限地扩大了人类的智慧与体能,离开极限谈非极限,脱离有限讲无限,也违背了极限问题的辩证法。

第三,极限与非极限统一论观点认为,“无论从总的发展趋势还是从各个发展阶段来看,世界纪录都有一个绝对的极限存在。但是,由于世界纪录构成系统的特点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世界纪录的产生方式,都使世界纪录的结果在各个历史阶段和总的趋势上都达不到这个绝对的极限,所有产生出来的世界纪录都是相对的世界纪录”。“世界纪录在各个历史阶段和总的趋势上无限地逼近自己的绝对极限,但却永远也达不到这个极限。”(谢亚龙《竞技体育世界纪录的极限问题》一文,“福建体育科技”1985年第1期第63页)。

这种观点还给出了极限与非极限的确切定义,认为“所谓运动成绩的极限,一是指一个运动员在一定时期内自身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二是指整个人类的运动成绩、世界纪录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度,有一个终止点。”“所谓运动成绩的非极限,一是指一个运动员在他的运动生命未终止前,其运动成绩突破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二是指整个人类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发展是没有限度,世界纪录是没有尽头的”。(参看武汉体育编印《体育哲学概论》一书第133页)

这种观点进一步认为,极限与非极限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极限中寓于着非极限,非极限是极限构成的,非极限是极限的无穷展开。”(同上,第138页)。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上述各派观点中,只有第三种观点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进行分析,做到在辩证关系中把握极限与非极限问题,基本观点是可取的。但其中也有不尽完善之外,如在具体事物身上使用大字眼(无限),把竞技运动发展总趋势中存在的极限与各个发展阶段上存在的“极限”使用了同等概念。而且在整个论述极限与非极限过程中,只限于量的方面的考虑,忽视了质的方面(对世界纪录而言也未尝不可),而对整个竞技运动而论,就也陷入片面性。

我们早就提出过:“如果仅从数量界限来理解‘极限’,那肯定是存在的。现代的人类谁也不能期望在3″内跑完百米。但是,如果从质量方面理解‘极限’,就再也不会有一个可以终止的界限了。单个运动项目乃至整个竞技运动,在其发展的长途中,质方面的更新和提高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主张质、量统一的极限观。”(《四川体育科技报》1984年第4期)。

现在,我们仍然坚持这种极限观,认为在极限与非极限的对立统一中,既包括在量的方面极限与非极限的统一,又包括在质的方面极限与非极限的统一。整个竞技运动在其发展的总趋势中,运动成绩、世界纪录在数量上是存在绝对的极限的,而这个极限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实现是相对的、有限的,其发展只能无限地逼近总的绝对极限,但又永远达不到这个极限。竞技运动在质上是没有任何界限可言的,是非极限的,无限的,但它在各个历史阶段上的实现又是有一定界限的,相对的,有限的。无数个质上的有限实现,可以无限接近整体上质的无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