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体育的需求

一、未来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体育的需求

未来社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将使体育部门成为社会重要的产业部门。新技术革命对未来社会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是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原有传统的产业将萎缩,一批新兴的产业应运而生,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则将进一步发展。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曾经作为工业支柱的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已经开始从“朝阳工业”沦为“夕阳工业”。美国汽车工业的开工率1982年仅为42%,预计到90年代还将下降为8%。相反的一些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如计算机、核能、航天、海洋等新产业,则以每年增长10—20%的高速度向前发展,使社会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化还表现在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上。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两次劳动力的大转移,即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劳动力从畜牧业转向农业;由于近代工业革命,大批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工业。当前,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劳动力的结构又开始发生社会性的大转移。发达国家从事第一、第二类产业的人数已经大大减少,而转向社会劳动服务的第三产业。据美国的“思想库”兰德公司统计,美国80年代初期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只有3%,第二业产的劳动力为25%,第三产业有72%以上的劳动力。预计到本世纪末,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还可能下降为2%,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则将更进一步地发展。

体育事业不是一个单纯消费部门,也是一个产业部门。体育事业属于第三产业系统。在一些体育发达的国家中,不仅竞技运动的水平高,而且体育社会化程度也高,体育产业也很发达。在这里不能不联系到体育社会化的概念问题。国内有的同志把体育社会化仅仅解释为各行各业大家出钱办体育,体育人口增加,体育活动普及到各个单位、家庭和个人等等。我们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体育社会化最本质的表现,还应包括体育事业成为社会重要的产业部门。它广泛开展多种形式有偿性的体育服务,如投资兴建运动场馆,购置体育器材,开办体育俱乐部,举办各种竞赛运动会,开展体育医疗、保健、咨询等,为社会提供商业性的体育产业服务活动。商品经济条件下体育社会化的这些要求,成为我国当前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事证明,在一些体育发达的国家中,体育产业兴旺,体育社会化程度也高。例如,美国的体育产业已成为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大产业部门。据美联社1987年11月17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美国人去年用于体育方面总的费用高达472亿美元,使全国体育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已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以上,大大高于石油和煤炭产业的生产总值。日本的体育及旅游等第三产业也很发达。据日本《东洋经济》统计,近几年日本的钢铁、造船、汽车等工业已受沉重打击生产有所下降;而体育及旅游等第三产业则大大发展,预计将会成为未来经济支柱。日本把这种趋势称为“改变社会产业类型的软革命”。

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但是,体育产业也已出现了发展的好势头。如广州、福建已有民办的弹子房、游泳池、体育俱乐部。深圳有中外合资的羽毛球俱乐部。湖南衡阳、河北新城等均有私人出资兴建的围棋馆、武术学校。全国其它地方也在普遍开展各种经营性的体育服务活动。尽管我们在产业结构的变化方面与其它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是,上述变化说明:体育社会化的程度,反映着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同时,随着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必然带来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体育的社会化与产业化,是一种客观必然的趋势和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体育产业在未来社会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必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