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的特征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许多特性。正是这些特性,使其区别于其它社会文化现象,规定了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形成独立的价值意义。
1、体育文化的民族性
体育的主体是人,它是人的身体实践体现的社会现象,而人又是分出民族,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成长的必然带有明显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共同语言、共同领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那么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体育,对于不同的民族,其运动方式是不尽相同的,必然蕴含着本民族、本地域长期积淀成的思想观念、价值特征以及审美情趣、民俗民风。这种体育的文化特征深深地影响体育运动中的人,形成各种不同的体育文化观。
我国古代体育思想因受儒道哲学思想的影响,也形成了传统的体育文化观念。每一种文化系统都有其特定的价值观,价值选择作为行为的最基本因素,是因为这种文化通过种种社会文化的方式和手段,又使这种价值观灌注到该文化系统的每个成员的心中,这样就规定了他们的行为举止,规定了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大体上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强调以群体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在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上强调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和一律性,排斥追求和创新。结果使人们维持现状,不敢冒险,安贫乐道,知足长乐,这种民族深层意识反映在体育上就是:只求娱乐,不求胜负;只求养生,不求创造;只求技艺,不求冒险;只求优美,不求壮美。
2、体育文化的时代性
文化是因人而存在的,作为价值判断紧跟时代。随着生产力决定的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体育文化和其他社会文化一样,均是时代的产物。尽管体育的形式,不同的时代,运动方式都是一样的,但运动的主体——人,是时代的人,社会的人。所以体育运动过程必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古希腊竞技运动是祭典、健身、强身的运动,而当时我国封建时代的竞技运动,却是统治阶级教化民心、闲暇消遣的手段。现代奥运会是由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诞生的。竞技运动的拼搏、对抗、竞争精神,正是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体育文化观念和时代思想意识的融合,带来相辅相成的促进发展。
3、体育文化的超文化性
体育竞技,讲究“费厄泼赖”精神,在相同条件下竞赛,优胜劣败,铁面无私。现代奥运会创造人顾拜旦强调奥林匹克精神,不论国籍、不论政治观点均可参加比赛;奥林匹克的目的,“参加比取胜更重要”。强调通过比赛,增进了解,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自由发展服务。所以顾拜旦强调“艺术、科学、运动”,是构成“和胜友好”的奥林匹克思想的三要素。“肌肉力量的快乐、美的崇拜、为家庭和社团工作,三种因素连接成不可分离的锁链,这就是奥林匹克的意义。奥林匹克作为世界体育运动,就是崇尚和平、崇尚美、崇尚培养真正的人,她超越了民族、阶级、社会制度的限制,超越了文化特征的局限,具有各民族文化的兼容力。
体育文化的超文化性,还表现在,“体育热”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参加和观赏体育比赛,构成人们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对体育的要求,使现代体育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只为健身、娱乐的需要,而进一步成为激发竞争精神的积极力量和有效手段。
4、体育文化的从属性
奥运会等世界性大赛,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她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运动员是社会忠诚的形象代表,和沙场将士一样;运动员在赛场上,身着印有国名、国徽的运动服,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参赛,他们表现出极高的献身精神。一场球的胜利,并不仅仅是一场球而已,在领奖台上奏起的是国歌,升起的是国旗,不论是亲身拼搏的运动员,还是每位观众,均怀着崇敬、庄严的心情,凝注国歌声中冉冉上升的国旗,因为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的象征,所以,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体育运动,必然受到社会制度性质的支配和左右,从属于一定的社会集团。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体育文化不能不受到政治观念的影响。现代体育是一场地道的“没有装武器的武器”,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从属于政治。一九四八年第十四届奥运会,二次大战胜利的同盟国把日本、德国、意大利拒之伦敦夏季奥运会大门外;一九八〇年美国领头抵制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奥运会,以抗议苏联干涉阿富汗,从而导致了当代首次对奥运会的大模规的抵制运动;一九八四年以苏联为首的十四个亲苏国家对洛杉矶奥运会实施“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的抵制运动,政治风云已深深影响了奥林匹运动。
前面我们分析了体育文化的超文化的兼容性,这是否与其从属性矛盾呢?这种好似二律背反的性质,正说明体育文化决不是单元素、单层次的;而是多元素、多层次的综合体系。
5、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造性
实践或创造为人类体质的特征,一开始就是超越本能和自然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它一开始就必然是历史的活动,正是实践的历史性决定了文化的历史性。体育是社会历史存在,体育文化也就有历史过程的继承和发展,现代体育中的主要运动项目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其渊源。古希腊祭祀仪式活动中的竞技具有当今奥运会比赛的雏形;武术、气功是中国传统体育的典型项目,早在先秦,老子的道教养生理论中,便蕴育了各种武术类别和气功功法的萌芽。但这种文化的继承不只是简单的文化认同,而是要对传统进行自觉的、群体的同时又是批判的继承和创造。也就是说文化继承是历史的扬弃过程。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去把握和理解体育文化,我们可以认为体育是一种人体的社会化过程,同时,它又是一种生命形态,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自身独特的范畴。
考古学的发现和历史学家的证实,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最初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打猎、跑、跳、投掷、攀登等等,都是与体育有关的具体内容。1902到1903年间,库林致力于研究美洲有史以来人们的竞技运动与户外运动,认为体育来自生产实践,又是一种娱乐方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Stewart Culin,Games of North American Indians,Bureau of American EthnoLogy(Twenty—Fourth Annual Report)Wasning ton D.G.1907)
体育活动同时更重要的是原始初民的一种宗教仪式,在原始初民的习俗故事中,时常提及英雄有摩力的邪恶者的比赛和竞技活动;礼仪舞蹈的地方特点与穿着的服装,以及那些纯娱乐性的舞蹈(与原始体育为一体的)都具宗教意义,体育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和敬神礼仪与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紧密相联。人们在体育文化中不自觉地融进了民族意识、情感意义等文化心理结构,作为历史的积淀,一代又一代地被继承、充实和定向,同时又被升华,人们在身体力行的体育活动中,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活动方式,一方面又发展了体育活动的主体。所以说体育活动的继承和创造,不只是体育文化自身的因袭和创造,同时也是活动主体人的发展和完善,也就是说,体育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泰勒在其经典之作《原始文化》一书的开头就给“文化”下了一个定义,认为文化是“社会的遗产”。他只看到文化的因袭性方面,而没有看到文化的创造性,这便否认了文化的发展。体育文化由原始形态到当今独立的人体文化的具体形态的演变,是对泰勒的一种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