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原则
人是世界进化的最高级的动物。蕴涵着世界进化发展的全部信息。有的学者把人称之谓“宇宙的全息系统。”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人更复杂的事物了。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也就决定了人们认识角度的多样性。角度不同,结论自然也不同。这里研究人,目的是为了回答体育的问题,突出的是体育的视角。因此:
首先,坚持实践的观点。全面性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列宁选集》,4卷,第453页)。全面性的原则在认识中无疑是必须遵循的。但是对于无限复杂的事物,人们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去把握它的一切方面。因此,列宁同时又强调从实践需要出发,把实践作为人与对象的价值关系的确定者。为了把握体育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应力求全面,防止面性。但也无必要去了解人和社会的一切方面,只能从全面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中,从对体育的特殊需要出发,具体地了解人和社会,离开这一特殊的视角,将陷入抽象的、一般的研究,也就失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
其次,坚持发展和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本质是深刻的、全面的。在本质范畴中,个性和共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已达到对立的统一。作为人的本质,它既以此与外部、与非人相区别,又在人的内部互相区别。人的本质是由自己的活动所造成的,是存在于他的活动之中,并在他的活动过程中展示出来。个人的活动尽管有他自己的一切特点,但总是包括在社会关系的系统之中。活动究竟怎样存在,个人的本质如何表现出来,这决定于物质和精神交往的形式和手段,决定于生产的发展状况(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9页)。因此,从现实性来看,人的本质的实现又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成熟程度而逐渐实现的过程。列宁说:“辩证逻辑要求从事物的发展‘自己运动’(象黑格尔所说的)、变化中来观察事物”(《列宁选集》4卷,453页)。我们从发展中,从事物与社会诸要素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来认识体育,这是又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体育既是历史的概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体育又是发展的概念,其内容、形式、功能、特点又是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必须把体育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恰当地估价其作用;又要看到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从历史与发展的统一中去认识其本质。
再次,必须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方法。体育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从自发的日常生产,生活包括的身体活动,到自觉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锻炼以及竞技运动等,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体育活动,从它的基本属性上看,既具有人的自然属性,也有人的社会属性。从人的需要角度看,体育与人的生存、享受、发展这三个不同的层次都有密切关系。面对如此复杂的对象和关系,我们对体育作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对体育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方法与揭示事物本质的任务也是一致的。本质是表示人对现象、对世界认识深化程度的概念(参见《列宁全集》38卷,278页)。这种概念也可以作为人们认识的方法论。本质不是实体,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人只能通过关系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同一行为,如何确定其性质和属性呢?马克思说:“完全取决于他在劳动过程中所起的特定作用,取决于他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随着地位的改变,这些规定也改变。”(《资本论》207页)同一个人在不同关系中的同一行为就有不同的本质,可见,本质不决定于事物自身,而决定于它处于怎样的关系中,马克思对生产劳动者和非生产劳动者的分析,对我们认识人的本质、体育的本质给以方法论的启示。离开特定的条件、关系便无从确定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