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三、体育运动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人体系统是个耗散结构系统,而作为人体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和社会现象的体育运动,也必然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

1.体育运动系统的开放性特征

体育运动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不仅自身各个要素、层次之间有着有机的内在联系,而且还与自然、社会也有着密切的外在联系。因为作为体育运动的主体的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时刻都在同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以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同时又在这种相互交换中表现自己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所以,体育运动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巨系统。

体育运动离不开自然环境,与自然界具有天然的有机联系。首先是从事体育运动的人体来自自然界,又依赖于自然界。人体时刻都在与自然环境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代谢,以维持人体的机能,使体育运动得以进行。其次,自然界为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必需的生态环境、活动场所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再次,体育运动又作用于自然、改造自然,体育运动在大自然中直接促使人体的发展,不断增强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

体育运动离不开社会环境,与社会具有更密切、更广泛的联系。首先,体育运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人具有社会性,体育运动本身也是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必然存在于社会之中,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其次,体育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受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科技条件的制约。体育运动所必需的人才、资金、场地、设备、器材、技术等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体育运动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状况,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相应发展。同时,体育运动也适应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为改造社会、变革社会服务,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提供劳动者,为部队、为学校、为国家建设提供身心健康的保卫者和建设者,直接或间接地为创造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2.体育运动系统有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体育运动是一个由众多不同层次的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在它多种多样的子系统中,其中最基本的是三大子系统:即学校体育系统、竞技体育系统、群众体育系统。而且这些子系统下面,都各自有许多更深层次的系统结构。构成各个系统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关系。而这种相互作用推动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

体育运动的发展是有序和无序的对立统一过程。有序和无序又是相互转化的。要实现体育运动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不仅要不断地解决体育运动内部的各种矛盾,协调内部各体育项目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应解决体育运动与自然,体育运动与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外部矛盾,调整各种外部关系。其中体育运动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竞争,是体育运动由无序向有序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体育运动的生命力就在于竞争。体育运动的存在和发展,需要获取负熵,而竞争是体育系统获得负熵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体育领域实行广泛的改革、开放,正是为了体育运动的发展获得新的负熵。人们现在改革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体育的训练,竞技体制;开展体育科研;调整运动员、教练员的知识结构;更新体育观念;建立和健全体育立法;提高各级体育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等政策与措施,其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体育系统内部各种因素、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各个要素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以优化体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实现体育训练、教学、科研的科学化、现代化,推动体育由无序向有序发展。体育运动科学化、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推动体育运动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相互交换,使体育运动系统形成非平衡状态,在宏观上实现新的有序运动,即形成和维持体育系统的耗散结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