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体育思想的发生与发展
古代体育思想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小生产条件下的体育思想。体育来自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历史的事实证明,人类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为了求得生存,借助各种简单的工具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技能活动,其主要工作是采集和狩猎。为确保较好完成这些工作,需要有强健的身体做保证。故而原始人就要学会各种最基本的身体活动。如跑、跳、投掷、攀登、泅水等。为了延续和保证部落发展,原始社会早期的教育主要是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教育。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仅是体育的萌芽期。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出现了宗教、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和军事掠夺等社会现象。为了适应其需要,人们的身体活动又与它们紧密结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舞蹈、游戏和军事武艺等活动,从而极大促进了萌芽状态体育的发展。
体育产生后,人们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地认识它,并在实践过程中,把体育与主体的自身活动联系在一起,竭力发挥体育的实际效用功能,使体育为生存和生产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以求从中获取较大的实际价值。
从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看,他们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采取各种措施,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培养一批体格健壮、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等品格的人。他们把体育做为一种手段为国家政治服务,即为了守卫城邦国家和外出征战。
从中国看,一些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羿射十日”,明显表现出中国早期萌芽状态的体育都是与自身生存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生存实践活动,体育是无实际意义的。
以上我们看到:体育思想在萌芽时期,不可能形成较完整的系统思想,并且缺乏思辩性和理性成分。这主要是因为体育在当时还不能成为表现人的力量的活动,不能成为人的内聚力的表现,所以,这时的体育思想,只是个人对体育做为个体的单一活动的肤浅理解,并着重从实用的角度与生存联系在一起认识。到奴隶社会后,体育的社会职能扩大,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亦逐步丰富起来,人的思想认识水平亦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体育已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它的功能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理解,视体育为健身、娱乐重要工具。这是人的认识的突破,是体育思想真正形成的标志。
1、古代思想家关于生命的见解
古人在生活的风帆中,由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渴望从自身主体去理解和把握对象化的世界,而构成主体活动的基质——生命,则必然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对生命的理解则是通过对身体存在价值的反思而达到一种目的,或安慰静心,或走向畏惧。
在中国古代商周之际,人们在封闭的特定地理环境下,认识着自然界,尤其是人们在治水平土的生产活动中已逐步认识到金、木、水、火、土等五种运动着的物质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在这种朴素直观的认识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概括,确定“五行”元素是生命和万物的构成物质要素。
如《国语·郑语》中记载了“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等,以成百物”的思想。后来这种多元的生命构成说进一步发展,到春秋时期,我们著名的先哲老子也认为,生命是由混沌未分的“道”所构成的。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宋钘、尹文加以发展,提出“精气”是构成生命及万物的物质始基。在《管子》一书的许多篇章记载了宋、伊的这些思想。他们认为:“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内业》又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精”是最精细之气,“形”也是气,即形气,两者配合得好,就产生人。
《庄子》一书中,对气是生命的本原问题作了很好的说明。指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一气耳”。《荀子·王制》篇中也提出了山水、草木、禽兽、人类等生命与非生命物质均由“气”所产生。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思想,提出“元气”是天地万物的始原物质,元气也构成了生命和人体。元气论还指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这些思想不仅说明了气是万物和生命的构成物质,而且也是生命的生成和运动的根源。
总之,在古代,我国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如宋、伊提出的“精气”,荀子提出的“气”,王充的“元气”说,都力图说明生命的起源。象唯心主义哲学家老子所提出的生命是由“道”构成,及庄子提出的“气”,是想用理念的东西说明构成生命的基础。这些先哲们尽管对生命的机制认识不清,但他们却是根据自己对自然界的直接观察概括出哲学观点,表现出了他们对生命现象的朴素的认识水平。
2、古代思想家对健康、长寿的看法
西方一些思想家、哲人从特定的西方文化传统思想和西方生活观念,提出一种标准化的理想生活模式,即当时赖以生存的行为规范。苏格拉底的身心锻炼说,主张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强健的身体和精神”;特别是极力主张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去“锻炼身体,并使身体做好精神的奴仆”这样的锻炼主义。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常陷入在“久思而不动”的苦恼之中,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受到了限制的缘故。为了获得精神的解放,我们要努力锻炼自己的身体。他还说:“人之长生不老,只不过是永远保特旺盛的精神和健壮的身体。”视锻炼身体做为人的一种美德。
柏拉图在《论教育》一书中,认为“一个强健的身体,因为身体强健即可使心灵美好;反过来说,一个美好的心灵由于它的性能,能使身体臻于它所达到的程度。实际上是认为,做为一个正常有智慧能力的人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二者的合谐才能真正叫做幸福。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卷八,青年训练第四章中专门论述了体操。认为,教育初期,先施体操。但竞技练习不可过分。斯巴达式教育过度锻炼少年,使自幼养成坚忍不拔的勇德,实际上有损其身心发育。他提倡童年当练习轻柔体操,十四岁后读书三年;待他长大,始行锻炼。
另外,他在《辩证术》第五章提出一个“善”,是指身体之德。并对身体之德做了如下说明:①“运用身体而又是无病的健康,”这就是说能够从疾病中解脱出来,并能自由地运用身体。②“身体美”因年龄不同而各有所异,“青年的身体美是为了竞技和体力而在追求身体的作用。看到他们的体魄令人感到欣慰。③“强壮”,他说体力“是作用于外界的身体能力,”如拉、压、举、打摔等。④魁悟,是指体格,“是躯体的高度、宽度和厚度都优越于一般的人。然而,即使是优越于别人也不能因其优越而慢怠身体的运动。”⑤“身体竞技之德”,他认为身体的竞技之德是躯体的魁悟强壮和速度所构成的,这种人是合格的全能人。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古希腊崇尚竞争、力量,并注重身心统一。
健康和长寿是对人的生命在质和量两方面的要求。健康是长寿的保证和必要条件,长寿是健康的发展结果和趋势。
商代末期,《尚书·洪范》中就研究过人的“五福”与“六极”,。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日贫,五曰恶,六曰弱。“五福”、“六极”中表达了殷人对长寿康宁的迫切愿望和对疾病体弱的焦虑心情。
古希腊德谟克里特及后继者阿斯克列匹阿德,根据他们主张的古代原子论的观点提出,组成身体的原子其密度协调就是健康,密度改变就发生疾病。我国《内经》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则阳病,阳阴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些朴素的思想表达了人类的祖先在长期保健抗病的斗争中所形成的对健康本质的初步理解,后来人们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又概括成:“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的观点”。
3、古代思想家关于身体运动的观点
孔子提倡并积极参加各种不同的身体娱乐活动。他会钓鱼、射猎。《论语·述而》中说:“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他喜爱登山。《孟子》中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他会射箭。《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焉。)他会“御”。《论语·子军》中说:“(孔子)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射乎?执御乎?吾执御矣。’”孔子给人们提出长寿的三条经验:一是要寝处有时(按时作息),二是要饮食有节(节制饮食),三是要逸劳适度(劳逸结合)。孔子怀疑鬼神,对人格神的天命持否定态度,所以比起他的前人,能比较正确地对待人的寿夭、福祸,重视主观努力去防治疾病,争取延年益寿。
荀子重视养生,首先是由于他“贵生”,对“生”表现了强烈的追求与向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导致了他对人、对人的能力、人的健康的高度重视;而人们通过“养备而动时,”赢得了健康的身体,聪敏的能力,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斗争中大显身手。
《吕氏春秋》认为,“世人之主、贵人,无贤不肯,莫不欲长生久视”(《重已》),即在世之人都希望长寿。所以“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先已》)。把治身作为一切事情的根本,在人们要求长生、治身的情况下,作者介绍了一些“贵生”之术。这些“贵生”之术,除了“节欲”、“去害”以及“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尽数》)之外,特别强调了一个“动”字。在《吕氏春秋》看来,宇宙万物(包括人)是由精气的运动而形成的,不论动物、植物,都由精气的凝集和深入形成的;形成的各种不同物质,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联系到人体,人所以能健康长寿,就是因为精气在人体中畅流无阻,一旦精气在人体内的运动受阻,人就会生病。《吕氏春秋》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蛀”说明身体活动对健身作用的意义,已成为千古名言,激励着无数健康长寿的追求者积极自觉地投身体育锻炼。
通过以上我们对古代体育思想的认识、分析,就可以概括出古代体育思想的特征:
1、直观质朴性。由于人们当时对体育的理解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即生产、科学条件、自身主体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限制,故对体育的理解是表层的、肤浅的。通过主观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认识体育的外延,缺乏对内涵的解理。所以认识是结果是朦胧的、不清晰的,认识的方法是采用直观质朴推测。后来逐步向思辨性的判断臆想过渡。这是早期体育思想的明显特征。
2、多样性。由于人类生存、生活的条件有一定的差异,主体感受因人而异。所以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呈多样性,而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观点,表现出不断发展和变异性。
3、实用价值思想。当时古人整体价值思想尚未形成,效用意识观念已萌芽发展。所以人们把体育作为生存谋生的手段和娱乐工具。视其为人类繁衍求生的途径,这种实用体育价值思想是当时重要特点。
4、体育思想蕴含在哲学思想中。在古代,体育思想是与哲学思想分不开的,因为,那时的哲学是人类的最高知识和思想的精华,整个科学没完全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体育更不能单独做为一门学科,它只有隶属在哲学范围内,一些哲人对体育的认识总结形成了体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