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状态的日益消除,将对体育提出新的需求
在未来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将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日趋结合,人际的交往关系也将进一步加强,对人的素质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体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本质差别,这是人类先进的思想家们多年追求的理想。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以电脑科技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的日益普及,它将对人类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其结果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日趋结合。目前,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中,这种趋势已经出现,脑体劳动之间的比例关系已开始发生变化。以苏联为例,苏联在机械化程度低的情况下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比例为9∶1;中等机械化程度时为6∶4;全盘自动化时则为1∶9。再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自六十年代开始,白领工人与兰领工人的比例也已发生变化。美国的脑力劳动者已占全部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意味着消除这两者差别的进展。这些差别的消除不是靠降低脑力劳动者的水平,而是以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水平来实现的。与此相联系的,是未来社会在电脑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人们原有的狭隘职业分工的界线也将逐渐淡化。电脑科技渗透于各个工种,人们不再被终生束缚于某一种固定的职业,而是将成为社会新型的劳动分工中的多能人才。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预见的:“我们即将由落伍的专家变为能适应各项工作的多面手”。见(《大趋势》第50页)。
上述这些新的变化,对未来社会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人的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包括体力、智力、技术水平、感觉能力、情感意志力、创造力以及人的各种潜能。其中体力是物质基础和保证。信息社会对人的最大挑战将是如何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体育能增强人的体力,还有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使人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性、柔韧性等体能得到发展。它对开发人体的潜能也起重要作用。人体具有巨大的生理潜能。国外有人把人体的生理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普通人承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需要的体能;第二层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反复进行超负荷训练时,承担这种运动量所需的体能。第三层次是指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人体发出的巨大潜能,能做出平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运动员向世界纪录作冲刺的训练和竞技过程,正是开发人体潜能的过程。此外,体育对促进心理健康,培养人的勇敢、顽强、乐观、进取的意志品格方面也有重大作用。体格的增强,身体素质的提高,潜能的开发,心理的改善,这些因素产生的综合效应就是人的能力的提高,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未来信息社会还要求人际交往的扩大。人的全面发展和进一步社会化的内容,也包括人们交往能力的提高。交往是神奇的生命世界的基本存在方式。马克思曾经说过:“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普遍发展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9页)。在这里,马克思阐明了交往的普遍发展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同等意义。交往的普遍发展也是由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决定的。未来的信息社会不是把人束缚在电子计算机机房内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绝,而是以发达的通讯网络实现高速度、大容量地把全世界联系起来,为人们的交往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这种交往的本质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尽可能地直接接触。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深入地分析了高技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感情联系的重要性。他认为,物质生活的优裕、方便,容易造成人的孤独心态,更需要人们的联络交往来弥补。他指出:“我们必须学会平衡物质技术的奇迹和人性精神的需要”,“深厚感情:人们需要在一起”。(《大趋势》,第54页)。体育活动是人们重要的交往方式之一,它具有娱乐性、国际性、联络感情等特征。一场竞技比赛,一次体育表演,或者共同参加某项体育活动,它能把分散在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沟通信息,融洽感情,分享赛场的苦忧,抒发乐观精神,使人们在普遍的交往中肯定自己,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
***
体育是一种永恒的、历史的现象。萌芽状态的体育尚未与生产劳动分离,它带有人类谋生手段的性质,为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发挥作用。各个历史时期的体育又都打上了时代特征的印记,为增强人的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服务。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个体终生需要体育,人类现在的和未来的发展也需要体育。体育文化将伴随历史的前进而永葆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