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精神的形成
1.古代奥林匹克传统
古希腊成为奥林匹克圣地,决非偶然之事。“它是地理、政治、经济、宗教四者交合的共同产物。”(王在武、刘修武、王府民:《奥林匹克运动会史略》第8页)。灿烂辉煌的古希腊文化,给这个民族增添了极大的光彩,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竞技运动,更为这个民族体育文化锦上添花。
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不是单一的体育竞技比赛盛会,而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主导下,进行竞技、物资、贸易、文学艺术和学术思想广泛交流的综合性盛会。在奥运会举行期间,来自各城邦的成千上万群众,云集奥林匹克村,首先举行隆重的宙斯神的祭祀活动,然后开展竞技比赛,或交流丰收产品,成交贸易,或自由咏歌,作画,讲学,发表自由思想、抒发对和平的要求,充满友谊与理解,不愧为盛大的庆典,节日的盛会。它不仅推动了体育竞技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古代希腊政治、经济、宗教学术和科学的发展。
从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3年,共举行了29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漫长的奥林匹克历史,塑造了人类的奥林匹克传统精神。其特征是:
第一,奥林匹克传统精神最基本的特征是和平与友谊。据传说,为了保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顺利举行,使奥林匹克成为神圣的无战区,雅典伊利斯国王与富有侵略性的斯巴达国王曾签定《神圣休战条约》规定:凡是携带武器进入奥林匹亚的人,都被认为是背叛神灵的人,都应当受到惩罚。各城邦相互间的战争,都不得侵入奥林匹亚圣区。若战争发生在奥运会举行期间,双方必须宣布停战一个月,待奥运会结束,战争方能继续。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每个人,都是不可侵犯的,接受宙斯神保佑。裁判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向希腊各城邦下达“神圣休战”一个月的命令,并监督、实施条约的规定,惩罚破坏条约的人。
第二,奥林匹克传统精神中的公正原则。古代奥运会比赛的公正性,开创了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运动员资格的规定非常严格,凡希腊血统的自由民都可作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奴隶、被视为野蛮人的外国人、犯过罪的人以及对神不虔诚和有亵渎行为的人则不得参赛。运动员资格的审查在宙斯神殿前举行,逐个点名,由公众公开评议,决定通过或否决。要求运动员必须经过十个月以上的训练,奥林会前六个月到奥林匹亚集训三十天。在古代奥运会上,裁判员享有很高的荣誉,具有极大的权力。要求他们在奥运会前十个月就要参加集训,学习比赛规则,对运动员进行资格审查,指导运动员训练,向他们讲解运动道德等问题,并对运动员的贿赂行为给以处罚等。裁判工作中发生误判,经奥运会评议会确认,裁判员将被课以罚金。
第三,奖励优胜者也是古代奥运会的一种传统。开始奖给优胜者一只羊,从第七届起改奖一顶神圣的橄榄枝花冠。在奥运会史上第一个引进物质利益原则的,是公元前六世纪雅典改革家梭伦。随着奥运会的发展,奖品愈来愈多,愈来愈重,直到终生抚养,享受一系列特权,在奥林匹亚圣地树立雕像等等。重奖既给运动员以巨大的动力,推动竞技运动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加剧了当时残酷的体育竞争,促使运动员职业化的发展。
第四,业余与职业化是古奥运会互相否定的两种传统。业余性是古奥运会的早期传统。最初的竞技者都是经过业余训练而参加竞赛的。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只有有身份的人才有可能赢得业余时间,一般的自由民都会无暇关顾竞技运动。因此,所谓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性,不过是古希腊奴隶制社会中,国王、贵族和奴隶主享有的一种特权形式。这些特权者们为了夺得竞赛的优胜、获得奖金与荣誉,而自己又怕在一些惊险项目上承担风险,不惜高价雇用车夫或派奴隶参加战车比赛,也就出现了古代奥运会最早一代的职业运动员。如果说业余性是当时剥削者的特权,那么,职业化倒为平民百姓参加竞技提供了可能的机会。于是,专门从事职业竞技训练的指导者也应运而生。运动员职业化传统的发展,使竞技运动脱离它的本质一一增强体质愈来愈远,不可避免地造成竞技者自身的片面性发展。奥运会再也不是神圣的祭典和民族的节日了,也不是主要为了增强体质、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而是为了商业性的功利主义。奥运会传统精神本身,包含着矛盾对立的方面,它在自己的发展中需要有协调的决策。
第五,“裸体运动”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大特色。据说这种情况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在希腊盛行,一直延续到古奥运会行将结束的时期。这是古代西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产物。古希腊哲学家普利纳曾说:“全身赤裸是希腊人特有的习惯。”当时的希腊人极力赞颂人体美,把裸体看成展现人体健美最充分和最高的形式。对裸体竞技已经习以为常。不仅竞技,就是其它活动也往往以裸体形式出现,如裸体歌舞,甚至祭祠活动。裸露人体是当时雕刻家、美术家和工艺师作品中表现运动员人体美形象的主要特点,这也是古希腊文化艺术“力的时代”的象征。古代希腊人的这种习惯,往往不能被其它民族所接受,裸体竞技显示出其民族的历史的局限性。
2.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确定
被失落一千三百余年的古代奥林匹克传统,在考古学家那里又重新发现了它。从此,恢复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思想开始萌发。现代奥运会在恢复古代奥运会形式下取得了成功。体育活动家顾拜旦无愧为现代奥运会的杰出创始人。
顾拜旦创办现代奥运会的活动,早在1889年就开始了。他在协调法国各体育俱乐部(协会)工作的同时,向世界许多国家进行了体育发展状况的调查,为创办现代奥运会作准备。1891年顾拜旦接受了他的朋友狄东神甫提出的“更大、更高、更强”的口号。1892年,以法国总统的名义,在巴黎召开了“法国体育运动协会联合会”成立三周年庆祝大会。同年11年25日顾拜旦在巴黎的索崩发表了著名演说,第一次公开和正式提出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倡议。明确宣布要恢复的运动会,应当象古代奥运会那样,以团结、和平与友谊为宗旨;不受国家、地区、民族和宗教的限制。这使现代奥运会从一开始起,就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点。1893年,经过国际体育界的协商与会议讨论,决定召开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
1894年6月16日,“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在巴黎索崩胜利召开。到会正式代表79人,代表着34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参加这次大会的计有2000人之多。通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一系列决议。遵循古代奥运会的惯例,规定现代奥运会仍为每四年举行一次,决定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在希腊举行。为了筹办奥运会,在大会上正式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会的第一任主席是希腊诗人维拉克斯。顾拜旦自任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