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体育思想的变革
近代体育思想,是指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条件下形成的体育思想。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体育这种文化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生了近代体育思想的变革。
1、近代教育家的体育思想及其对人的培养和发展的主张
在人文主义时期,体育成为重要教育内容。欧洲封建教育把人的肉体视作“灵魂的监狱”,反对与蔑视体格的锻炼。而文人主义教育要求体魄健美,因此恢复了古代的体育制度,文学艺术中对健美人体的描绘与赞扬,也给新的体育实施以积极的促进。
英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洛克在论述教育内容时,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了明确的区分,并把着眼于实际的锻炼法,分别贯穿在德、智、体三育过程中。
他从唯物论出发,首先指出体育所占的重要位置。在《漫话》一书的一开头就提出身体健康问题。他有一句名言:“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53页)他认为,对于一个绅士来说:“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
洛克曾作过医生,又因自己健康不佳,因而很注意保护身体的具体措施,其中有许多见解是符合人的生理解剖基础和医药常识的。他特别强调,体育最为根本,人最首要的是加强身体锻炼。他对体育见解对当时那种把人的身体看作是囚圃灵魂的监狱、因而无视身体健康,反对体力锻炼的经院主义教育传统是一次有力冲击。他提出的多种保护与锻炼身体的要求也基本上是切合实际的。
瑞士著名的教育实际活动家和教育理论家裴斯塔洛齐,把体育看成是人的合谐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主张体育跟劳动教育应紧密联系。他认为体育的任务,就是要把所有潜藏在人身上的天赋的生理上的力量,全都发展出来,所有这些力量都是要求发展的,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并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2、近代实证主义体育思想和研究方法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哲学家,他的《教育论》一书有四篇教育论文,即“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智育”,“德育”,“体育”。
他与洛克有相同之处,都从剥削阶级子弟的生活方式出发,对青年的健康和体育问题非常重视。他首次批评了当时英国的资产者乡绅以及农民等十分重视喂养、训练牲畜,但却根本不关心儿童健康与合理养育的恶劣风气。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民族繁荣、战场上的胜负,以及商业竞争的盈亏,都与人的体力强弱有关,因此,他要求必须重视体育,要使幼儿养育与学校的体育制度都力图符合现代科学原理。
他详细论述了儿童的食物、穿着、运动、游戏以及学习制度等问题。他规劝说:“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要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体力充沛才能够使心智训练在生活斗争中有用。(教育论145页)他反对人为的体育制度,而注重儿童身体的自然锻炼。
他的体育理论直接论述到人体的养护与锻炼,他从对人体的实际观察得出不少有意义的结论,加之当时生理学、医学的发展,使他的理论具有许多符合人体自然发展规律的见解,这都是有益的。但是,他的体育理论主要是以资产阶级的生活内容为基础,当时英国广大劳动群众生活不得温饱,根本谈不到衣食的正常规律,大量的工人子女和童工在残酷的剥削制度下,基本被剥夺了运动和游戏的权利。从这方面说,他的体育理论又是脱离人民的实际状况的。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写了一本《幸福论》,这部专著是考证了体育和幸福的关系。他在第一卷第八章,提出人生财富的二个分类——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身体财富。①属于人的最大意义的人格,是健康、力量、美貌、气质、道德知识和教养。②人,具有财产和其他所有物。③人的象征——荣誉、地位和名声。这三项规定是人格的构成,是决定命运的因素。因此健康是人格的要素,他把健康看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幸运的第一要素,他说:“我的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健康就是一切这种理解,包含着“人格的形成”这一现时的教育目的和“充满自主精神和身心健康”的教育和体育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