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水画

二、山水画

展子虔(约550—604),渤海(今山东阳信)人,是隋代绘画中的代表人物。其人物画“人物面部神采如生,意度具足,可为唐画之祖”。其山水“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趣”。唐代张彦远对其评价很高。《游春图》(图5-6)是留传至今最早的一幅山水画,描绘的是壮丽优美的春日郊野风光及士人贵族在山川中策马泛舟游乐的情景。画面上春天的阳光和煦宜人,山树丛丛,春波荡漾,山川辽阔;图卷青绿着色,笔致细腻,“动笔神似画外有情”。《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早期山水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幼稚阶段,进入到“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新阶段。(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三联书店2000年12月版,第213页)

李思训(651—718),唐朝宗室,曾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画史上有“大李将军”之称。擅画山水,唐人推为“国朝山水第一”。以遒劲并带有变化的勾斫表现山石结构,再填以青绿重彩,富丽堂皇,被后世奉为青绿山水的典范,与其子李昭道一起将青绿山水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传为李思训所作的《江帆楼阁图》(图5-7),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画面上江天浩淼,树木葱茏,远处的江面上风帆溯流。张彦远说他“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从作品看,李思训的山水画技法确实达到了成熟的境地。

图5-6 游春图(局部) 隋 展子虔

图5-7 江帆楼阁图 唐 李思训

王维(701—759),字摩诘,太原祁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和山水画家。他所画的《辋川图》,成为文人士大夫精神生活的理想之境。他以诗入画,意境简淡抒情,苏东坡评价他的作品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还采用“破墨”技法,对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王维的真迹,唐代就不多见,留传至今的都是摹本。

此外还有山水画家张,作品多为水墨山水松石,意趣追摹王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王维和张的水墨简淡的山水画成了有别于青绿山水的另一个重要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