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三杰”

一、文艺复兴“三杰”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美术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艺术忠于现实、表现现实的理念更加强化,地方画派与个人风格迅速形成,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先后登上了美术的历史舞台,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终于到来了。

莱奥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和象征。他多才多艺,一生游历甚广,在建筑学、雕塑、机械工程学、军事科学、解剖学等领域颇有造诣和贡献。但他的名字却始终未能与当时的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我们对他的了解,主要在于他绘画上的卓越成就。

达·芬奇1452年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16岁时到当时文化艺术活跃的佛罗伦萨接受先进的教育。他师从委罗基奥,受到艺术和科学的全方位熏陶。凭借聪明和勤奋,他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绘画与雕刻技巧,并懂得了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以及从事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28岁时达·芬奇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绘制一些宗教画订件,有《博士来拜》等。后来,由于看不惯美第奇家族对文化艺术的统治,他投奔米兰大公,完成了《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图6-6)等重要作品。

1503年,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相遇,两位大师展开较量,创作了《安加利之战》。随后,拉斐尔也进入“大师”行列,红极一时。此时的达·芬奇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1507年,落魄的他回到米兰寻找灵感,创作了《丽达与天鹅》(图6-7)、《施洗约翰》等作品。1513年他在罗马不为教皇所重,转而潜心于尸体解剖,1516年迁居法国,直至1519年客死他乡。

图6-5 维纳斯的诞生 意大利 波提切利

图6-6 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 达·芬奇

图6-7 丽达与天鹅 意大利 达·芬奇

达·芬奇的一生涉猎较广,这使得他的美术作品数量相对较少,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艺术方面的伟大成就。《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图6-8)等作为达·芬奇的传世名作,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形象的普遍爱好。达·芬奇善于探索内心世界和以娴熟的技巧表现情感的才能,令后人折服。

图6-8 蒙娜丽莎 意大利 达·芬奇

图6-9 创世纪(局部)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1475年出生于佛罗伦萨郊外的一个小镇,幼年寄养在一个石匠家庭,这使他对石头和雕刻产生了无限的热爱。他初师基兰达约,后来到美第奇花园学习艺术,十几岁时他就进入了当时人文主义思想的前沿阵地,这对他提高文学与艺术修养具有很大的帮助。

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经历的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他解剖过尸体,研究过威尼斯文学与雕塑,在罗马待过五年,系统研究了古罗马的建筑与雕塑,并完成了《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两件作品,他的艺术也由此逐步走向成熟。

1501年,26岁的米开朗基罗回到佛罗伦萨,创作了气宇轩昂的英雄形象—大卫,还创作了壁画《卡西那之战》。1508年,米开朗基罗极不情愿地接受了绘制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图6-9)的任务。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这幅画后来竟成为了他生平最伟大的杰作,并为他赢得了不朽的声誉。

米开朗基罗为教皇设计过陵寝,为美第奇家族建筑过家庙,参加过佛罗伦萨保卫战,还过了一段流亡生活。1534年,他来到罗马,完成了壁画《最后的审判》(图6-10)、雕塑《布鲁特斯》,并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了穹顶。1564年,近90高龄的他逝世于罗马。

米开朗基罗塑造了许多完美而健康的形象,他的作品是对人所具有的无限创造力的肯定,是对人勇敢行为的歌颂,也是对人的坚强意志的赞许。与其说他的作品是在叙述“神”的故事,不如说他是在赞颂和讴歌伟大的“人”的力量。

拉斐尔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短命天才之一,虽然只活了37岁,但艺术成就却能与68岁的达·芬奇和89岁的米开朗基罗齐名,为我们留下了为数众多的艺术财富。

拉斐尔1483年出生于乌尔宾诺城,1520年卒于罗马。他一生画了许多圣母像,这些圣母像随创作年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气质。拉斐尔早期的圣母像,一般偏向纯朴的平民妇女。到了佛罗伦萨时期,他的圣母像属于“母爱式”圣母系列,代表作品有《草地上的圣母》、《园中圣母》(图6-11)、《椅中圣母》等。拉斐尔画圣母从不照抄模特儿,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本着画家自己的审美理想来构思。他从现实中抽出各种美丽妇女的观念,再加以综合分析。

图6-10 最后的审判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图6-11 园中圣母 意大利 拉斐尔

图6-12 西斯廷圣母 意大利 拉斐尔

1508年,拉斐尔来到罗马,他为古罗马的人民精神和艺术气质所倾倒,艺术作品中的圣母形象开始变得庄重、崇高、典雅,如他创作的《西斯廷圣母》(图6-12)。画家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所创作的圣母形象充满了对人间女性美的歌颂,这在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时代里是不可想象的。拉斐尔对圣母的赞美,实际上是这位艺术大师人文主义思想的突出表现。

拉斐尔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主要是为罗马教皇工作,作品以梵蒂冈教堂内的四组壁画最为有名。这四组壁画分别画在四个宫室内,其中第四宫室内的壁画是由他的学生按照他生前的草稿绘制而成。第一宫室内共绘制有四幅大型壁画,其中包括了代表诗学的《巴尔那斯山》和代表哲学的《雅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