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壁画

四、壁画

隋唐壁画非常发达,是唐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传至今的主要是石窟和墓室壁画,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技巧多有创新。

1.莫高窟壁画

由于统治者崇信佛教,从隋代开始,寺庙大量兴建,以佛为主体的说法图数量增多。说法图一般都刻画主佛端坐于莲台,两旁有胁侍菩萨,上张宝盖,前下方点缀七宝池、莲花、瑞鸟,表现出圣洁美好的佛国境界。莫高窟壁画在隋代由雄浑质朴而转向精密艳丽,到唐代而达到鼎盛时期,数量达230多个,几乎占总窟半数,而且大都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色彩绚烂。净土宗、法华经变相、报恩经变相等出现在壁画画面上的主要位置。宏伟富丽的经变画代表了唐代宗教壁画的新面貌。

图5-10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唐 莫高窟156窟

图5-11 侍女图(局部) 唐 永泰公主墓室壁画

供养人像在唐代石窟壁画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唐代真实的社会生活。如盛唐时期乐庭瓌夫妇的供养像,非常精美,供养人衣着华丽,丰腴浓丽。再如156窟描绘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图5-10),场面宏大,气象万千。

敦煌壁画中对佛、菩萨、天王等形象的创造,充满现实生活气息。菩萨体态丰腴,婀娜多姿;天王和力士造型夸张,神态狞厉;飞天修长飘动的天衣极富动感……既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又具有丰富的艺术效果。

2.墓室壁画

隋代墓室壁画发现很少,到唐、五代数目增多,尤其以陕西西安附近地区最为集中。

唐代贵族墓室中的壁画大都出于宫廷画工或技艺熟练的民间画工之手,在陵墓的不同位置绘制,包括出行、仪卫、乐舞及童仆侍女等场景,反映死者的显赫地位和生前生活。其中以陕西乾县永泰公主(李仙蕙)墓、乾县乾陵陪葬墓中章怀太子(李贤)墓和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的壁画最为突出,尤其是永泰公主(李仙蕙)墓的壁画精彩异常。

永泰公主墓地下全长87.5米,在墓道、过洞、天井、前后墓室等都绘有壁画,其中绘在前壁上的两组侍女图最为精彩(图5-11)。这两组侍女好像在缓步相对行进,每组前有一人,神情庄重,其地位似较其他侍女高,后随者分别手持烛台、如意、拂尘、食盒、团扇等物。侍女体态修长,容貌娇好,人物高低疏密有致,神情或微笑或相顾,鲜明生动,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