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罗马雕塑

第二节 罗马雕塑

从野蛮中崛起的罗马,不甘于一介莽夫的形象,迫切需要建立与他们的霸权相匹配的文化。罗马统治者广采博取,靠着武力掠夺和无穷的财富,将一批批文明精粹汇聚罗马。同时,各地优秀的艺术家也纷纷云集到这个空前繁华的都市,不遗余力地实现着这个文化上的梦想。

公元前27年,沽名钓誉的屋大维突然提出退隐,他事先安插在元老院的党羽立刻作出反应,恳请他继续领导罗马。为表示感恩戴德,同时还将一个前所未有的称号奉送给他—奥古斯都(至圣至尊的意思)。屋大维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独裁统治。

《奥古斯都大理石雕像》(图4-5)出土于罗马近郊,雕像塑造的就是这一罗马帝国缔造者的形象。奥古斯都体形健美、气宇轩昂,一副王者气派。历史上的奥古斯都身材矮小、多病且跛脚,而作品中他却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理想帝王,并明显是在抄袭古希腊雕塑《荷矛者》。据说这种仿效古希腊并将人物理想化的艺术特点是奥古斯都本人所倡导的,所以美术史上又将这种风格称为“奥古斯都古典主义”。

图4-5 奥古斯都大理石雕像 罗马

从奥古斯都大帝开始,罗马帝国建立起了较完整的统治秩序,内外战争减少,进入了近200年的相对稳定时期,历史上称为“罗马的和平”。为了纪念奥古斯都大帝为罗马带来的和平,元老院主持修建了和平祭坛,用来供奉和平女神。和平祭坛上的浮雕(图4-6)从整体上表现出平静的颂扬气氛和崇敬之情,让人仿佛能感觉到帝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

与希腊时期的浮雕作品以神话故事为主要表现对象有所不同,罗马的大部分纪念性浮雕作品都是直接表现帝王的“丰功伟绩”,例如《提多斯的凯旋》(图4-7)等作品。这与罗马人求实的民族性格有直接的关系。这些浮雕作品大多出现于祭坛、凯旋门和纪念柱等纪念性建筑物上,风格独树一帜。

图4-6 和平祭坛上的浮雕 罗马

图4-7 提多斯的凯旋 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