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

第一节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以严肃、庄重的笔调宣扬古代英雄们的美德,出于革命的需要,起到借古喻今的教育作用,因为有别于其他的古典主义而被称作“革命的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积极投身革命,并以这场革命为背景创作了大批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及革命气息,较完整地体现了这种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原则。

达维特最初是模仿早期古典主义和罗可可画风,以《赛纳卡之死》荣获“罗马奖”并赴意大利留学。18世纪80年代,达维特回到自己的祖国并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他的艺术创作开始发挥革命的鼓动作用。代表作品有《乞食的贝里采尔》、《荷拉斯兄弟之誓》(图9-1)和《布鲁特斯》三幅油画。

图9-1 荷拉斯兄弟之誓 法国 达维特

18世纪90年代初,达维特提出一系列“艺术为政治服务”的相关理论,他的艺术创作开始摆脱早期的生拉硬造局面,真正进入到革命的现实主义之中。他不仅创作了《球厅宣誓》、《马拉之死》(图9-2)、《巴拉之死》等激动人心的伟大作品,同时还创作了一些革命家、烈士的肖像画,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这些取材于革命现实的作品,不仅激起了人们对烈士的怀念,加深了人们对敌人的仇恨,同时也抒发了艺术家对革命同志的崇敬之情。

图9-2 马拉之死 法国 达维特

图9-3 劫夺萨宾妇女 法国 达维特

1794年的“热月政变”之后,拿破仑建立了独裁政府。达维特改变了政治主张和艺术见解,成为拿破仑的宫廷画师,创作了《劫夺萨宾妇女》(图9-3)、《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拿破仑加冕》等歌功颂德的带有罗可可趣味的艺术作品。拿破仑失败后,波旁王朝复辟,对革命人士疯狂报复,达维特开始了长达10年的流亡生涯,画过《维纳斯与玛尔斯》等矫饰风格的作品。1824年,达维特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安格尔是达维特的学生,在捍卫古典主义法则上,他与他的老师一样忠贞不渝。但安格尔不热心政治,他的作品也就必然地缺少新古典主义所带有的革命力量和昂扬斗志。安格尔的作品以肖像画的成就最高,体现出他理想美的现实主义品质。如《利维尔夫人》、《音乐家柏格尼尼像》等作品,人物肖像造型准确、神态庄重。《泉》(图9-4)是他晚年的作品,少女的青春妩媚与泉水的纯净,是他古典主义理想美的结晶。此外他还画了大量的浴女等形象,无不体现着他对形式美感的准确把握。

普吕东是与达维特同时代的画家,他喜欢用柔和的光影构成一种朦胧梦幻般的意境。代表作品有《花园中的约瑟芬皇后》(图9-5)、《风卷波赛琪》等。普吕东的绘画有别于罗可可的矫揉造作,富有庄重、典雅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被看作是古典的浪漫主义。

格罗是达维特的学生、拿破仑的随军画家。他的战争画充满紧张感和戏剧性,有别于古典主义法则而具有浪漫主义气息。《拿破仑在雅法鼠疫病院》是他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