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象征主义
当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在欧洲大陆风靡的时候,象征主义也在19世纪末的法国和其他几个国家悄然兴起。象征主义有别于学院派题材的古板和僵化,既不像印象派那样去拥抱太阳和彩虹,也没有走与社会紧密联系的现实主义道路,而是以心灵的想象来创造一种具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追求一种华丽和繁琐的装饰风格。
莫罗把自己置身于神话与梦幻的世界之中,他笔下的女性穿罗绮翠、娇艳神秘、冷酷而富有诱惑,视觉冲击力极强。
莫罗对“爱恨情仇”的变态心理特别感兴趣。以“莎乐美”为题材的系列作品,反映了19世纪末法国人的颓废心理。莎乐美是《圣经·新约》中的人物,其母希罗底欲嫁给夫兄希律王,遭到圣约翰的反对,希罗底便怀恨在心。莎乐美在希律王的宴会上大跳艳舞,博得希律王的欢心,她乘机提出要约翰的头,替母亲了却了一桩心愿。《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莎乐美》(图9-31)是该系列作品之一,《奥尔菲》是其姊妹篇,此外还有《俄狄普斯与斯芬克斯》(图9-32)系列,无不集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于一身。这些女性的形象或神秘莫测,或激情满怀,通常是美丽无比但又冷酷无情,对早期的浪漫主义形象有较大的发展和超越。
图9-31 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莎乐美 法国 莫罗
图9-32 俄狄普斯与斯芬克斯 法国 莫罗
莫罗的画细腻华丽,极具装饰效果,对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主题的诠释富有个性,这使得评论家把他归为象征主义的画家。相比起他色彩斑斓的画作,他在生活中却选择了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他与一个女子相恋了31年,却一直没有结婚,甚至他们的关系也不为人所知。逝世后,他就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遁入了黑暗之中。
夏凡纳生于法国里昂,擅长象征性装饰壁画的创作,作品多取材圣经和民间故事,采用象征性手法表现抽象的主题,构图宏大简洁,充满神秘情调。油画作品《希望》、《少女和死神》中的人物形象典雅、活波,并笼罩在神秘气氛之中,体现着他对社会和精神领域的探索。
雷东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象征主义画家,他画得最多的是瓶花静物。《武士花瓶》、《花中的奥菲莉亚》等作品,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梦幻世界中的物体并置在一起,让观者自由地去体会作品的暗示性。
图9-33 梦 法国 卢梭
图9-34 岩石上的男孩 法国 卢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