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雕塑
狮身人面像是一尊结合了雕塑与建筑特征的巨大雕像,是古埃及艺术家配合金字塔建筑的又一艺术杰作。埃及人把鹰视为太阳神的化身,因为它勇猛,并且能够在天空中翱翔,距离太阳比较近,把狮子作为战神的象征,因为它是勇猛的百兽之王。因此,可以说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所代表的正是埃及法老王对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和神权的向往。尽管狮身人面像如神似兽,但我们通过其面部仍能看出法老王卡夫拉的特征。为什么要把自己雕成这样一个奇怪的形象呢?也许,卡夫拉认为,仅仅有木乃伊是远远不够的,而雕像则更能代表自己生前的一切,灵魂将永存于这一雕像之内。所以,当时的雕刻家就成了“使人永生的人”而备受欢迎。尽管他们雕刻的法老王最终没有能够再生,但他们的作品却使我们可以一睹这些君王的尊容。
图2-2 王子及其王妃坐像 埃及
图2-3 宫廷侏儒和他的家人 埃及
古埃及的雕塑作品,往往把达官显贵的肖像塑造成正面、凝视、呆板的样子,道貌岸然以示与众不同。这一造型特征就是我们所了解的“正面律”,这种格式是严格地施用于国王和权贵雕像上的,是一种永恒的理想样式,而一般的下层人物的雕像则比较自由。此外,在色彩处理上也有一定的格式,男人由于大部分时间在户外活动,皮肤的颜色总是漆成棕色或红棕色,与宫廷贵妇的乳黄色或粉红色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因为她们长期守在闺房,避免了阳光照射的缘故。《王子及其王妃坐像》(图2-2)是古埃及雕塑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完成于公元前2620年,王子的棕色皮肤和白色短裙形成对比,同时以白色座椅衬托出雕刻主体和椅背上的铭文。王子与王妃的整体处理颇为传统,但彩绘的效果和镶嵌的眼睛使雕像显得生动传神。
这里还有一组稍微自由一些的雕像,从隐藏和影射的含义里透露着艺术家的聪明才智。在作品《宫廷侏儒和他的家人》(图2-3)中,主人公由于骨骼奇特(侏儒)而成为了宫廷喜剧演员,并受到国王及权贵们的喜爱。他畸形的身体并没有被过分地强调,和妻子恰如其分的呼应关系,则更显示了雕刻者现实主义的表现风格。主人公的一对子女以传统小孩的站姿处理,整个组合显得饱满、生动而又精巧。这也正是艺术家的过人之处。
人物形体的大小与其身份地位有着密切联系。在群像中,国王或者权贵们的造像要比普通人大得多,尤其是国王,他受到神性和权力欲望的驱使,一直都是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在画面中。这种表现手法在世界各地的古代美术作品中普遍存在,在中国传统美术中例子也非常多,我们可以把这种处理称为“尊卑大小”的透视关系。古埃及的艺术家,也常常用这种“尊卑大小”的透视关系来刻画家庭中的成员,代表作品如《色坎姆雕像》(图2-4)等。
古埃及雕塑中还有一些更具现实主义色彩的杰作。如《村长肖像》(图2-5),所刻画的是一个健壮而朴实的村长,正不知疲倦地巡视着他的领地;盘膝而坐的《书吏》,裸露着健壮的肌肉,紧闭双唇,目光炯炯,显得干练而刚毅;《磨粉女奴》(图2-6)正在为制作面包而紧张地工作。此外还有一些陪葬俑,如整理帆的船夫、做工的木匠、严阵以待的士兵等。
图2-4 色坎姆雕像 埃及
图2-5 村长肖像 埃及
图2-6 磨粉女奴 埃及
上述作品中的各种造型对于传统埃及艺术来说都不足为怪,而接下来的雕塑则会使你大吃一惊,因为这些作品中包含了明显的对传统埃及造像程式的反叛,并且这种反叛是以国王阿肯那顿为领导的。今天的现代派、后现代派大师们的口头禅是“与传统决裂”,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前卫”的埃及国王和他所倡导的艺术。
图2-7 阿肯那顿像 埃及
图2-8 日轮下抱子对坐的王与妃 埃及
阿肯那顿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小儿子,但是他在成为法老王之前,却从未出现在宫廷的任何记载当中。阿肯那顿虽然是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法老王,但他的雕像却诡异而丑陋(图2-7)。这不得不让人对他和他所倡导的艺术风格产生浓厚的兴趣。
今天,医学上有一种病症称为“马凡症候群”,特征是瘦长的脸和身子、鹰钩鼻、厚嘴唇、下巴翘起、宽大的骨盆、长长的手指和脚趾。大家看,这些特征阿肯那顿符不符合?这一形象和传统埃及法老王那健美的体魄、英俊的面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也许就是他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当他的哥哥姐姐们出现在重大仪式中的时候,他却被排斥在外。可以肯定,在这个“丑小鸭”幼小的心灵中已经埋下了叛逆的种子。但他的母亲—泰伊皇后却是紧随法老王之后的第二号人物,凭借着母亲的野心,他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埃及的法老王。
阿蒙霍特普四世执政后,立刻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报复。他排斥底比斯的诸神,创建了一个崇拜阿顿的一神教。法老王宣布,只允许信仰宇宙间唯一的太阳神阿顿,对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一概取消。他封闭神庙,没收庙产,兴建阿顿神庙,并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阿肯那顿。为了彻底消除童年的不快,他在底比斯北部的荒漠中重建新都并大举迁移。阿顿神也成为了埃及的唯一主宰,他的形象便是一轮光辉普照的红日。
阿肯那顿时代,不仅是宗教和政治方面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艺术方面也迎来了一次伟大的革新。我们看到的是和过去那美化了的永恒造型迥异其趣的全新形象,即所谓“阿肯那顿风格”。这种风格给艺术家们在创作上以较大的自由,完全不必遵循严格的古代造型法则,包括国王的缺陷也毫不掩饰,甚至可以描绘皇宫内院的私人生活。这是绝无仅有的。《日轮下抱子对坐的王与妃》(图2-8)描绘的是轻松自在的深宫生活场景,显示出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自由化。
阿肯那顿统治埃及17年,由于宗教改革触动了祭司的利益,王室内部也出现分歧,再加上忙于改革而疏于政务,他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的统治受到威胁,支持者日益减少。阿肯那顿死后,9岁的图坦卡顿即位,他改名为“图坦卡蒙”,以示恢复对阿蒙神的崇拜。这位死时年仅18岁又无所作为的傀儡,由于他保存完好的陵墓在1922年被英国考古学家卡特发掘而成为今天世界上众所周知的古埃及法老王之一。在《图坦卡蒙椅背浮雕》(图2-9)中,还残留有一些阿肯那顿时期的影响。在此之后,阿肯那顿被完全废弃,艺术又回到了从前的样式。
图2-9 图坦卡蒙椅背浮雕 埃及
图2-10 死者之书 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