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荷兰美术

第二节 荷兰美术

17世纪,荷兰逐渐取代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中产阶级队伍扩大,出于精神享受的主观要求和美化环境的客观需要,美术品消费市场的潜力得到开发,画市随之兴隆起来。为画市提供货源的画家们,不再依托于宗教和权贵,而是更加贴近市场。他们关心、研究和表现的不再是圣像、祭坛和神话传说,而是市民的生活,是人的自尊和信心,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妻儿老小,是美好的大自然,是庭院的花卉和厨房的蔬果……只要有买的,肯定有画的。总之,生活中一切的一切都成了荷兰画家表现的题材。这使得2000多年来狭隘的传统题材进入到了广阔的现实世界,也是荷兰画派为世界美术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图7-5 主,你到哪儿去? 意大利 卡拉契

图7-6 微笑的骑士 荷兰 哈尔斯

荷兰画派的作品大多面向市民阶层,而市民阶层由于经济原因很少购买大型作品,所以肖像画、风俗画、静物画和室内装饰画等小型架上绘画就成为了消费主流。因此,荷兰画派也被人们称为“荷兰小画派”。

哈尔斯才气横溢,善于交际,常常即兴作画不收分文。他生活放荡,不拘形式,作品中充满了乐观与浪漫的活力。

《微笑的骑士》(图7-6)犹如一张“生活快照”,用洒脱和同情之心,刻画了一位衣衫褴褛的下层骑士的洒脱生活和乐观神态。

《吉普赛女郎》(图7-7)笔触轻快随意,造型坚定结实。一位热情、爽朗、能歌善舞、穿着随意的平民少女,通过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熟练驾驭,被描绘得非常生动自然。

哈尔斯除了善于用对比色来创造丰富的层次外,还拓展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创作了许多群体肖像,如《圣乔治射手军官的宴会》、《哈勒姆养老院的主持们》等。

图7-7 吉普赛女郎 荷兰 哈尔斯

图7-8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荷兰 伦勃朗

图7-9 画家与妻子莎士基亚 荷兰 伦勃朗

图7-10 夜巡 荷兰 伦勃朗

伦勃朗曾就读于莱登大学,由于酷爱艺术而中途辍学并拜当地画家为师,后去阿姆斯特丹,成了历史画家拉斯特曼的学生。《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图7-8)使他一举成名,卡拉瓦乔的明暗法和哈尔斯自由奔放的笔风,再加上他对人物动态、神情的生动描绘,使这幅群体肖像画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自此订件不断。不久,他和心爱的姑娘莎士基亚结婚,真可谓是春风得意。白天,他在日光下画油画;夜晚,他在灯光下制作版画。订件多时,他为画商加班工作;稍有空闲,则满怀柔情地画妻子肖像和自画像。这一时期,伦勃朗的代表作品有油画《微笑的莎士基亚》、《画家与妻子莎士基亚》(图7-9)以及版画《母亲》、《卖鼠药的人》等。

就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他那温柔可人的爱妻却不幸病逝,这使他失去了艺术上的得力助手和创作上的无限激情。也许命运注定了他的悲剧,同年(1642年),他又因《夜巡》(图7-10)一画得罪了订件者,遭到众多订件者的攻击,从此再没有画商敢向他订画了。

伦勃朗并没有屈服于生活的磨难和社会的压力,他仍然按照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进行创作。画家后期的风格,越来越少巴洛克的宏伟场面和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而较多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对现实的认识,使他的艺术更加深沉、纯朴,也更加严肃。他为后人留下了五百多幅油画、上千幅的素描和版画。1669年,孤独的他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维米尔生活在17世纪后半期,是“荷兰小画派”的重要画家之一。他的作品精巧严密,色彩和谐。他尤其喜爱描绘家庭妇女的室内生活场景,代表作品有《弹琴的少妇》(图7-11)、《倒牛奶的女仆》、《织花边的姑娘》(图7-12)等。此外,他还有《小巷》、《德尔福特远眺》等著名风景画作传世。

图7-11 弹琴的少妇 荷兰 维米尔

图7-12 织花边的姑娘 荷兰 维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