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艺术等

第五节 木刻艺术等

从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国近现代美术中的木刻艺术非常活跃,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木刻作品。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倡导新木刻运动,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号召艺术家关心现实、表现生活。后来的一批青年木刻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战争的岁月里,木刻成了宣传抗日救亡的最好工具,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曾经鼓舞过、感动过无数的人。优秀的木刻艺术作品有李桦的《怒吼吧!中国》、胡一川的《到前线去》(图10-17)、沃渣的《全国总动员》、江丰的《码头工人》、彦涵的《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和《豆选》、古元的《减租会》(图10-18)、石鲁的《打倒封建》等。除了木刻艺术以外,近现代的漫画创作也十分活跃,出现了一批家喻户晓的漫画家,如丁聪、叶浅予、丰子恺、张光宇、廖冰兄、华君武、蔡若虹、张仃等。

图10-14 愚公移山(局部) 近现代 徐悲鸿

图10-15 柳堤飞雁 近现代 林风眠

图10-16 五美图 近现代 林风眠

图10-17 到前线去(木刻) 近现代 胡一川

图10-18 减租会(木刻) 近现代 古元

近现代的这些美术家们,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焕发出他们旺盛的创作生机,创作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如林风眠的《秋鹜》、潘天寿的《小憩》、李可染的《细雨漓江》、吴作人的《齐白石像》、王式廓的《血衣》、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侯一民的《刘少奇与安源矿工》、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黄胄的《柴达木的风雪》、石鲁的《转战南北》、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与傅抱石合作)、叶浅予的《婆罗多舞》等。这些作品通常是被当作现当代美术史的描述对象,在此我们就不多论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