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说

一、劳动说

有一个故事—庖丁解牛,故事的主人公“庖丁”解的牛肉是否比“张屠夫”解的好吃,无人考证,但他那高度熟练的解牛技术却很能说明问题。由于长期从事对牛的解剖工作,所以他就是闭着眼睛,仍然可以游刃有余。何以使其然也?答案很简单:长期不懈的劳动。我想用这个故事和几张图片来说明这样的一个论点:艺术起源于劳动。

可以想见,在为生存而斗争的劳动过程中,人的手达到了一种灵活的高度。同时,人的智慧也得到发展,不仅可以用手去捕捉动物、征服动物,而且还可以描绘这些动物。不管出于何种动机,总之,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由此而出现了。

在大量的史前绘画中,我们不难发现,各种动物形象占据着画面的主要空间,但为什么很少有“人形动物”呢?从史前作品《比利牛斯山洞穴内的马》(图1-1)、《拉斯科野牛》、《牧牛图》等作品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一时期,人们处在一种以狩猎为主的生活阶段,他们长期捕捉各种动物用来果腹,另外还要抵御各种危险动物的侵袭。先民们长期与动物发生冲突,这就为他们生动地描绘各种动物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劳动成为艺术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也就是说,史前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长期接触并观察周围的动物,因而具备了绘画的某些条件。但是,他们为什么要描绘这些动物呢?

图1-1 比利牛斯山洞穴内的马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