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野兽派
所谓“野兽派”,其实名不副实。因为我们从野兽派画家的作品中并没有读到血腥或野性,甚至和今天的一些作品相比,它们反而更宁静、典雅和温馨。那么,又为什么会出现“野兽派”一词呢?据说有个评论家在刚刚见到这些作品时很不以为然,因为他看到一个写实性的雕塑被马蒂斯等青年画家所画的、充满色彩冲击力的作品所包围,所以大呼“野兽”。野兽就野兽吧,对于一个想展现自己艺术才华的艺术家而言,这是求之不得的。“野兽派”也因此而得名了。
马蒂斯出生在19世纪末,而他的影响则是属于20世纪以后的任何年代。马蒂斯的父母是商人,他与艺术的偶遇得益于他的阑尾发炎。住院期间,他经常观看病友描摹图片上的风光,无聊的他也买来油彩,以此打发时光,不料竟一发不可收拾。出院后,他向学院派大师学习绘画,系统地掌握了艺术的造型法则及透视规律,这对他后期的艺术创作很有用处。学院派大师莫罗鼓励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发展自己的个性。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莫罗的这句名言对他启发很大。
马蒂斯的作品轮廓清晰,线条粗犷,在单纯与平衡的意境中追求一种和谐。例如他的《土耳其宫女》(图10-1),线条流畅,笔意简约,人物适度夸张,色彩雅致和谐,远非丛林“野兽”可以比拟。在《红色的和谐》中,画家以大片的红色加上橙、蓝、棕、黑等对比强烈的色彩,组成了一个绚烂的和谐世界。
马蒂斯在其艺术生命中从未停止过学习和探索。在《奢华、宁静和愉快》中,他似乎是一位点彩派的大将。但他不像修拉那样机械,因为“艺术为心灵而作”是他所追求的目标。他崇拜塞尚,并领悟到了如何在不损害造型、结构和色彩本质的情况下,保持印象主义明亮的光线和鲜明的色调。从《舞》、《汉金莲与舞蹈1号》(图10-2)、《奢侈2》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体积、结构和色彩的追求。
野兽派作为一个社团存在的时间极短,总共只有两三年的时间,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马尔凯、弗拉芒克等。就在他们用爆炸般的色彩轰炸20世纪艺术的时候,毕加索、博拉克等立体主义画家在对空间的组织与处理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立体主义语言。
图10-1 土耳其宫女 法国 马蒂斯
图10-2 汉金莲与舞蹈1号 法国 马蒂斯
图10-3 亚威农少女 西班牙 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