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雕塑和工艺美术
早期基督教最主要的雕塑作品就是用于纪念死者、寄托希望的石棺雕刻。3世纪前后,石棺雕刻对于《福音书》或《圣经》题材的表现,与传统希腊罗马的雕塑形象几乎完全相同,代表作品有《善良的牧羊人》(图5-6)等。到了4世纪,这类雕刻的叙事性更强,内容更加丰富,石棺上直接表现耻辱性惩罚的“磔刑”也被象征性的荆冠和十字架所代替。早期基督教的石棺雕刻大多分布在罗马及其附近地区,其他地区也有发现,并以完成于359年的尤纽斯·巴苏斯石棺雕刻最具代表性。
基督教得到正式承认之后,作为其主要艺术门类之一的镶嵌画发展很快。4世纪初的镶嵌画作品还很少,5世纪时就十分普遍了,而且质量极高。意大利各地(如罗马、米兰、那不勒斯和拉韦纳都等)都建有著名的作坊,艺匠们继承了300多年来的罗马传统,设法将光线反射在镶嵌画的表面,突出了人物的轮廓和超凡的宗教气氛。从罗马的圣科斯坦扎教堂到拉特拉诺的圣乔瓦尼教堂,那些出色的使徒像无不体现了这种新的风尚。在米兰圣安布罗焦教堂中,圣维克托礼拜堂里的半身使徒像仿佛与金色的背景分离了,站立的使徒像表情肃穆,体现出其精神的完满。那不勒斯大教堂的礼拜堂里场面更为壮观,天顶上的叙事画面陪衬着墙壁上的单个使徒像,手法更接近于绘画。教会圣所也受到了罗马帝国镶嵌画布置观念的影响,有的甚至在地面上也装饰有几何形或植物形的镶嵌纹样。早期基督教的镶嵌画创作将耶稣从一个历史人物变成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神学偶像,这使得教堂装饰也呈现出了某种新的格式,如将《旧约》传说画面与《福音书》故事相对展开,人物造型敦实而略显呆板,作品较少有风景衬托,大多是抽象的金黄色背景等。在拉韦纳及其周围地区,镶嵌画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地方色彩,体现出了罗马式艺术向拜占庭风格的过渡。狄奥多西二世时,他禁止基督教美术出现具体的形象,由此而导致了镶嵌画艺术的短暂衰微。
尽管现存的早期基督教美术作品大都残缺不全,但它们显示出了本身独特的创造力。它们植根于古典艺术,却发展得更抽象、更单纯,形象塑造也更加追求精神世界的理想之美,并频繁采用象征性符号。继古希腊、古罗马美术之后,早期基督教美术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新的手法,为整个中世纪美术奠定了基础。
5至15世纪之间的西方美术,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早期基督教美术有时也被归入中世纪美术。这些丰富多彩的美术构成了欧洲美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欧洲中世纪美术改变了古希腊、古罗马美术的传统,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成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感情的特殊表现形式。总的说来,中世纪美术属于基督教美术。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这种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为此,它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在这一总体特征下,中世纪美术各种风格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拜占庭美术以其东方式的装饰性和抽象性与欧洲艺术分离,并在约1000年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则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欧洲美术发展的不同时期,相继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的写实主义艺术观的影响,中世纪美术曾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甚至被称为“黑暗时期”而加以否定。从19世纪开始,西方史学家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中世纪美术。在了20世纪,中世纪美术成为美术史研究的重点之一,众多的美术史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中世纪美术的各种风格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解释。他们的研究越来越充分地揭示出中世纪美术所独具的美学特征及其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的地位与意义。
图5-6 善良的牧羊人 石棺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