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代晚期绘画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松江华亭(今上海)人,明代晚期画坛大家、书法家、绘画理论家。曾历任高官,谥文敏。董其昌的画法可分为水墨或兼用浅绛法、青绿设色或间以没骨法两类,重视笔墨形式,兼用勾、划、皴、擦、点、染,含蓄而又富于变化,层次清晰,拙中带秀,追求平淡天真的意趣。代表作有《关山雪霁图》、《松溪幽胜图》、《林和靖诗意图》、《高逸图》、《山水》(图8-7)等。董其昌为重振文人画,不仅提出了“南北宗论”,而且还开拓性、创造性地摸索出一些新的文人画创作理论。董其昌一洗画坛的积弊尘垢,重振了文人画的辉煌。
陈洪绶(1599—1671),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他能诗擅书画,人物、山水、花鸟俱佳,人物画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品有《观画图》、《屈子行吟图》、《把杯赏梅》、《羲之笼鹅图》(图8-8)和版画《水浒叶子》等。
明代晚期的水墨花鸟画,摆脱了“院体”的束缚,追求个性的抒发,笔墨技法酣畅淋漓,主要代表人物有徐渭等。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又号青藤道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一生坎坷悲惨。徐渭的绘画在表达内容上有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或以嬉笑怒骂警醒世人,或以愤激不平倾诉内心情感。形式不拘一格,笔墨纵横驰骋,风格狂放奇俏,尤其是在表现花卉时最能鲜明地展现出他的独创性。他题《画梅》七绝云:“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来便成春。”他的作品构图紧凑饱满,花草掩映穿插,顾盼多姿,神韵自然。水墨淋漓的芭蕉树,鲜嫩妩媚的牡丹,劲健的梅枝,清逸的木芙蓉、兰花和干枯的秋草翠竹等,在他的作品中仿佛都有了生命。
徐渭运用的水墨写意法不仅将笔墨技巧升华到新的高度,而且还强化了文人画的特色。他塑造的形象以放纵简逸的寥寥数笔,水墨淋漓、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他特别注重水、墨与纸质的融合变化以及墨与笔的有机结合,并创造出了既顺其自然又可以控制的泼墨法,将水墨花卉大写意发挥到极至。代表作品有《梅花图》、《雪蕉图》、《牡丹蕉石图》(图8-9)等。
图8-7 山水 明 董其昌
图8-8 羲之笼鹅图 明 陈洪绶
图8-9 牡丹蕉石图 明 徐渭
图8-10 故宫太和殿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