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建筑

第一节 中世纪建筑

早在1世纪,基督教就已经开始在罗马帝国各处传播。早期的基督教反映了当时奴隶和贫民在奴隶制度的压迫下,深感痛苦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精神面貌。由于当时基督教还处于非法地位,因而信徒们只能在私人宅第秘密集会,这就是最早的教堂雏形—民居教堂。此外,基督教的信徒们还以地下墓穴为据点进行秘密集会。随着教会的不断扩大,地下墓穴逐渐被走廊连接起来,形成了地下城市。这种地下墓穴在罗马城区非常普遍。一方面,由于当时信徒不多,且不合法,所以没有必要冒着危险去营造可以容纳千人的大教堂;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信徒们主要是奴隶,他们只不过是集体劳动的生产工具而已,无论是从经济基础方面还是从建筑技术方面来考虑,他们还都不具备建造大教堂的能力。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赦令”,正式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于是,基督教的活动也一跃而从地下转到地上。教堂建筑的形制也按官方意旨,在一种被称为“巴西里卡式”的罗马会堂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新的教堂平面呈长方形,内部由列柱隔成几个长廊。这种建筑由于是在古代公共建筑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所以也被称为“巴西里卡式”教堂。“巴西里卡式”教堂内部多以马赛克镶嵌的壁画进行装饰,而外部则多采用爱奥尼亚柱、科林斯柱等古罗马建筑中常见的建筑形式。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后,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东罗马帝国由于内部矛盾缓和,社会生活安定,也没有遭到蛮族的骚扰,因而文化艺术在各个方面继续呈现着繁荣景象。

图5-1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土耳其

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可以同时接受到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影响,艺术风格也因此而带有了独特的东方情调。在实行政教合一的“国君即教皇”体制之后,教堂除作礼拜用之外,国家的重要仪式、集会也在这里举行。这就要求建筑内部要有较大的空间来满足使用需求,集中式穹顶教堂应运而生。这种教堂的结构处理和艺术效果高度统一,内部装修华丽,穹顶光线使教堂始终处于神秘缥缈的气氛之中;外部造型与内部空间紧密配合,并以巨大的实体、简洁的轮廓给人以崇高之感。

图5-2 比萨大教堂 意大利

圣索非亚大教堂(图5-1)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该教堂始建于君士坦丁时代,后毁于战火,公元537年由查士丁尼大帝重建,是拜占庭帝国的主要教堂,也是君士坦丁堡的标志和查士丁尼大帝的纪念碑。该教堂在15世纪被土耳其人占领并改为清真寺,在周围建了4个伊斯兰尖塔,内部也重新进行了装修。

5至10世纪,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得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再加上受到基督教迷信说法的影响,认为千年审判即将来临,世界末日为期不远,到那时一切都将毁灭。所以,新建的教堂建筑大多简陋单调,仅求形似,屋顶则多为木结构,不打算长久保存。虽然当时也有一些仿罗马建筑,但并不能算是“罗马式”建筑。

到了公元1000年,世界末日并未来临,为了感谢主的恩典,欧洲各地开始兴建永久性教堂。这些采用石质材料建造的大型永久性教堂,既可以满足复杂的宗教仪式,也可以接纳更多的教徒。以这种规模、样式和材质建造的教堂被称作“罗马式”教堂。

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图5-2)是罗马式教堂的典型代表。罗马式教堂将木质结构改为石质屋顶,采用罗马拱券的形式来减轻墙体的压力。墙厚、窗小,前后配置塔楼,几乎成了欧洲教堂建筑的法定模式。比萨大教堂后面的比萨斜塔,也是中世纪建筑的杰作。

3至4世纪,咄咄逼人的哥特人用野蛮的方式摧毁了古老而灿烂的罗马文明。他们摒弃了罗马建筑的传统,建造了类似于摩天大楼的新式教堂。意大利人把这种创新看成是对自己建筑的否定,因而轻蔑地称之为“哥特式”或“野蛮的方式”。不料,这个名词被沿用下来,并被用在了13至14世纪的新式建筑上。

13至14世纪,经济的发展孕育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竞争方式,城市的繁荣和市民地位的提高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当然,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建筑水平的稳步提高以及人们对宽敞、明亮的大型教堂的需求。建筑师们发挥聪明才智,建造了最能体现国家和民族强盛向上的豪华建筑组群。

哥特式建筑使用了肋状拱顶,跨度的大小可以自由控制。整个建筑物几乎没有墙壁,外部使用扶柱,既巧妙地解决了墙体受重的问题,同时又不失美观。柱子之间一个个又大又高的窗户让建筑的内部显得高大宽敞而又明亮。窗户上的彩绘玻璃使室内充满了富有变化的彩色光线,让人有一种腾空而起飞向天国的宗教幻觉。哥特式建筑的外观给人以华丽、轻盈、直冲天际的感觉,这种崇高的神圣感巧妙地抓住了信徒的精神,和罗马式教堂利用敦厚的墙体来体现教会的威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世界上最气派也最负盛名的哥特式教堂—米兰大教堂(图5-3),外观华丽细腻,追求高度和装饰效果,强调垂直线条,宗教气息浓厚,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此外还有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堂、亚眠大教堂等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新样式的流行并不意味着所有教堂都变成了尖顶、拱券和大窗子,罗马式建筑依然存在,其他建筑样式也在酝酿之中。

图5-3 米兰大教堂 意大利

图5-4 巴黎诗篇 手抄本《圣经》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