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

第五节 超现实主义

对于“超现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直观感受的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超越这个现实的彼岸世界,如梦境、幻觉、错觉、欲望、本能、下意识等。这个世界中保存着人们的纯真,因此有人主张“我们应该生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理想是属于超现实的本能欲望,艺术应该表现纯真与美好,因而,形而上画派便成为了超现实主义的前奏。

基里柯是形而上画派的杰出代表,后来被尊为超现实主义的先躯。他画面中空旷的广场、高耸的钟楼、巨大的拱门、神秘的衣架、长长的影子……充满了幽静和神秘。一切创造都在沉默中进行,这就是基里柯的艺术主张和他创作的形而上艺术。将人本身变成模型,编入新的秩序之中,由不同时空的错综,造成一种不安和奇异的感受;破坏日常生活中的合理关系,以偶然、随意的组合,使现实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这种创作理念受到达达主义的影响,也是形而上的生活世界。基里柯的代表作有《预言者的报酬》、《意大利的回忆》、《伟大的形而上者》、《街上的神秘与忧郁》等。

图10-8 大自慰者 西班牙 达利

图10-9 内战的预感 西班牙 达利

图10-10 圣安东尼的诱惑 西班牙 达利

达利是超现实主义的一员主将,也是现代派画家中较长寿的一个。他性格乖舛,行为诡异,被称为画坛“怪才”。1928年,达利结识了毕加索和米罗,1929年,他创作了《大自慰者》(图10-8),此外还有《欲望的顺应》、《雾状的头盖骨鸡奸三角钢琴》等。他的作品看了以后往往使人一头雾水,这其实正是表达了达利对弗洛伊德性心理意识的痴想。

达利是一个多面手,一生的创作不计其数。《记忆的永恒》、《内战的预感》(图10-9)、《圣安东尼的诱感》(图10-10)、《最后的晚餐》等作品,虚实结合,意境独特,表达了他对西方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不满与逃避。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以“表现性”为主,属于抽象一类。他的作品采用了看似漫不经心、充满稚拙的形体和色彩,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涂鸦,任何人皆可为之。其实,没有良好的写实、变形基础和对色彩的熟练驾驭是不可能完成这种作品的。通过与儿童作品的比较,我们会发现:米罗是一个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糅为一体的大师。在作品《哈里昆的狂欢》(图10-11)中,儿童的笔意、原始的迷情、民间的形色……构成了一个意想不到、反复无常的梦幻世界。

图10-11 哈里昆的狂欢 西班牙 米罗

图10-12 月光下的女人和鸟 西班牙 米罗

《站立的女裸体》是米罗早期的作品,带有明显的立体主义倾向。背景中的鸟、植物、游动的符号将成为他以后创作中的一个方向。月亮、女人、鸟是米罗一生中经常表现的主题,《月光下的女人和鸟》(图10-12)是其代表作之一。在米罗的眼里,女人就是鸟,鸟就是女人,她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特征:女人有细腻的皮肤、柔和的外表,小鸟有诱人的色彩,她们都使人迷恋;女人的舞姿犹如小鸟的飞翔,况且声音都是那么令人陶醉。

图10-13 爱之花园 俄国 康定斯基

图10-14 红黄蓝构图 荷兰 蒙德里安

抽象、仿生、符号暗示……这些都是米罗作品对于潜意识幻觉的形象表现。与米罗同属一类的画家还有法国的阿尔普、德国的恩斯特、瑞士的保罗·克利等。

马格利特是活跃在法国的比利时画家。在超现实主义的行列中,他的作品是具象的,我们可以称之为“过分逼真的超现实主义”。马格利特的代表作品是《错误的镜子》(又名《伪装的眼睛》),其中的奇特幻境给人一种非理性的、癫狂的感觉,然而这又是一种绝对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