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前夕的美术

第一节 文艺复兴前夕的美术

中世纪后期,由于生活状态的改变、经济因素的影响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上帝的设计,进而提出了倾向于现实主义生活的各种理想,其中主要的力量是新兴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虽然占有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但是却要受制于没落的贵族和腐朽的教会。另外,教会对于禁欲主义的宣扬也直接影响到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他们迫切地需要把向往天堂的人们拉回到现实之中来消费他们的产品,从而使他们聚敛更多的财富。

只凭借新兴资产阶级的财力,他们是难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因为当时“上帝”的力量依然很强大,这种无形的力量甚至是坚不可摧的。好在这时的哲学家、诗人、政治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们怀着不同的目的共同参与了这一伟大的构想,他们要从古代英雄们身上提取“个人英雄主义”的情愫,唤醒世人的麻痹和对宗教的盲从。他们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口号,强调人生苦短,应该好好享受现世生活而不是缥缈的天堂。地理大发现提出了地球圆形论,《十日谈》对教会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当然,这些仍不足以与教会抗衡,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英雄们,他们渴望英雄主义精神在现实中出现,他们呼唤英雄主义的来临。至此,一场打着“文艺复兴”旗号的社会运动逐渐展开了。

中世纪美术在造型上形成了某些特定的样式,如利用建筑来体现宗教精神,利用光线来营造宗教氛围等,而绘画中的宗教人物则大多平面化,动态僵硬,神情呆滞。如何摆脱这种程式化的束缚,使画面呈现出新的空间意识,在作品中逐渐包含人性化的自然情趣并注入世俗情感,这是该时期艺术家们主要的也是有益的探索。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仍以宗教题材为主,因为当时的教会依旧是艺术品的消费大户,艺术家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不可能在艺术的变革上有太大动作,更何况这还仅仅只是个探索阶段。正如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样,这一时期的艺术形象变化不大也就可以理解了。

契马布埃是13世纪佛罗伦萨最杰出的画家,他一直致力于摆脱中世纪圣像绘画的束缚,并率先对写实主义绘画进行了探索。由于其绘画作品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因而他也被认为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先驱。

现存契马布埃的代表作是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收藏的祭坛画《庄严的圣母子》。这幅画的构图布局以及形象仍受着中世纪传统美术程式的影响,但在透视、光线、质感和神情的表达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可以看作是一幅具有总结性意义的作品。仅就其技法的创新而言,这种创新标志着中世纪绘画向文艺复兴的转变,也体现了文艺复兴前期的艺术特征。契马布埃对艺术形象、质感和透视法则的探索对西方绘画此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6-1 犹大之吻 意大利 乔托

图6-2 哀悼基督 意大利 乔托

乔托是契马布埃的学生。契马布埃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中世纪的绘画风格,但他的世俗化、人性化,以及他对质感的表现和对透视法则的探索等对乔托影响极大,并在乔托的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确。崭新的绘画语言让乔托最终与中世纪的美术传统彻底决裂,难怪有人称乔托为“西方绘画之父”。

乔托主要活动在佛罗伦萨,也曾到过罗马、那不勒斯等地,并在当地教堂留下了壁画手迹。他的绘画作品往往是借助宗教题材来表现世俗化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现实场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立体空间突出主要物象,用单纯化手法和一目了然的叙事方式突出作品主题,艺术效果非常强烈,成为后世遵循的典范。作品《逃亡埃及》采用平视的角度,以二维的画面来表现三维的空间关系,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画家通过视觉形象的感染力营造出了一种难以超越的气势,从而彻底摆脱了中世纪绘画的程式并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貌。

《犹大之吻》(图6-1)是阿雷纳礼拜堂壁画的一个部分,画面上人头攒动,人物心理刻画非常微妙。耶稣位于画面的中央位置,尽管他早已知道犹大为了区区30个金币把他出卖,他却仍然平静地凝视着犹大虚伪的眼睛。周围愤怒的人们举着火把、手杖、武器,叫嚷着,愤怒的彼得更是挥刀割下了一个士兵的耳朵……画家通过这些情节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悲剧性的气氛,画面中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被刻画得活灵活现。

此外,乔托还有《哀悼基督》(图6-2)等作品传世。他的绘画风格和作品对追求创新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影响极大,其声誉甚至盖过了他的老师契马布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