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初绘画

一、清初绘画

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受到上流社会的推崇和欣赏,形成“四王”画派,其山水受董其昌影响,承皇室扶持,成为画坛正统,名重一时。“四王”注重对前人笔墨技法的沿袭和研摹,功力深厚,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关系。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太仓人。少效法黄公望,后受董其昌影响,为其入室弟子,开始精研宋元名迹,日夜摹写,讲求古法。继董其昌之后,他力主恢复古法,不遗余力。传世作品有《仙山楼阁图》、《丛林曲涧图》、《杜甫诗意图》、《层岚积翠图》、《落木寒泉图》、《松阴山泉图》(图9-1)等,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各个时期的基本面貌。

王鉴(1598—1677),字圆照,号湘碧,太仓人。他将诸家风格掺杂融会为己所用,作《仿古山水屏》,传各家之神韵,堪称仿古之佳品。王鉴擅作青绿设色山水,其《仿三赵山水图》设色艳丽秀润,明朗洁净,其《长松仙馆图》(图9-2)用笔圆浑、墨色沉着、气象华滋,有元人王蒙气象。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幼承家学,师承王鉴,并得王时敏指导,泛学宋元诸家,从《万壑千崖图》中,可见其山水画法多样,功力深厚,仿古可达酷似境地,写生又能富有生意。他在“四王”中是变化较多而技巧熟练的一个,晚年所作的《秋树昏鸦图》(图9-3),用笔苍劲严谨,墨色富于变化,是非常成熟的作品。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王时敏之孙。少时受其祖父指点,效法黄公望,用笔浑厚沉雄,善用干笔皴擦积墨法,反复皴擦勾染,笔墨融和厚重,但画面缺乏实景,流于形式。他还善浅绛设色,墨色相融,使山川富有“云气腾溢,模糊蓊郁”之感。作品有《华山秋色图》、《山水图》、《江山清霁图》、《卢鸿草堂十志图》、《乔柯图》(图9-4)等。

“四王”山水,在清代被视为“正宗”。清初,同样以画山水著称的还有吴历与恽格,他们的艺术风格虽然与“四王”有共同之处,但又各有新创,故与“四王”并称为“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

吴历(1632—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常熟人。早年随王鉴学画,后师转王时敏,中年后信奉天主教,作画吸收一些西法。吴历绘画用笔沉着,气韵沉郁,魄力雄强。他所作的《湖天春色图》(图9-5)以绿色为主调,溪柳摇曳,禽鸟飞跃,流露出春天充满生机的气息,构图不落窠臼。此外还有《柳树秋思图》、《泉声松色图》等。

图9-1 松阴山泉图 清 王时敏

图9-2 长松仙馆图 清 王鉴

图9-3 秋树昏鸦图 清 王翚

图9-4 乔柯图 清 王原祁

图9-5 湖天春色图 清 吴历

图9-6 山水 清 恽格

恽格(1633—1690),字寿平,号南田,江苏常州人。早年随王时敏、王鉴学画,先攻山水,风格高旷秀峭,比“四王”、吴历别有韵致。尤擅花卉,创没骨设色法,力求形似,强调传神,画风形神兼备,清新淡雅,其花鸟成就和影响远胜山水。代表作品有《花果图册》、《蓼汀鱼藻图》、《山水》(图9-6)等。

“四僧”指的是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四位和尚:八大山人、石涛、弘仁、髡残。八大山人,明朝王室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对明朝覆亡有切肤之痛。他的作品往往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他画的鱼、鸭等,往往“白眼向人”,他画的鸟似乎个个是惊弓之鸟,那无疑是画家心境的真实流露。难怪郑板桥题八大山人的作品道:“横涂竖抹千千画,墨点无多泪点多。”诚所谓“愤慨悲歌,忧愤于世,一一寄情于笔墨”。在画史上与八大山人比肩的,还有与他同时代的石涛。石涛也是明朝王族后裔,与八大山人遭际颇为相似,出家为僧后,号苦瓜和尚等。作为和尚,他常常云游四方,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黄山烟云、江村风雨、柳畔清秋、老树寒鸦、山水清韵等,都有自家面目,肺腑之情,溢于画面。在清代画史上,还有两位和尚画家(即弘仁和髡残),与八大山人、石涛齐名,他们把满腹的牢骚、痛彻的愤懑、酸楚的伤感一同融入作品之中。四人风格各异,各放神采,同时又都具有强烈的艺术创新精神,突破了明末清初的摹古保守气氛,作品呈现多种面貌。弘仁用笔空灵,以俊逸胜;髡残笔墨沉重,以淳朴胜;八大山人笔致简练,以神韵胜;石涛笔法恣肆,以奔放胜。(著名美术史家王伯敏语)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统,乳名耷,明宗室后裔。明亡后出家,一生字号、别号极多,有雪个、个山、人屋等,以八大山人最为知名。他性情孤傲倔强,行为狂怪,多以诗书画来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八大山人擅花鸟、山水,尤精阔笔大写意花鸟,形象洗练,构图夸张。《鱼图册页》、《荷花小鸟图》、《山水斗方图》、《芦雁图轴》(图9-7)等,都是反映他绘画风格的典型作品。

石涛(1642—1707),姓朱名若极,明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明亡后出家,法名原济,号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游历名山大川,故山水构图新颖多变,意境宏深,笔情纵恣。传世作品有《淮扬洁秋图》、《蕉菊图》、《黄山图》、《李白诗意图》、《人物图》、《为拱北作山水图轴》(图9-8)等。他在绘画理论方面亦颇有建树,著有《石涛话语录》。

图9-7 芦雁图轴 清 八大山人

图9-8 为拱北作山水图轴 清 石涛

弘仁(1610—1661),俗姓江,名韬,字大奇。明亡后出家,法名弘仁,字无智,别名渐江,自号梅花老衲,安徽歙县人。工诗文、书法,擅山水,取法宋元诸家,尤喜倪瓒。作品多画黄山,构图简洁,奇峰壁立,奇松倒挂,笔墨秀逸凝重,意境宏阔淡远,气势峻伟。他是“新安画派”的主要代表,有《黄海松石图》、《松梅图》、《绝涧寒窠图》、《临水双松图》、《陶庵图轴》(图9-9)等传世。

髡残(1612—1673),俗姓刘,自幼出家,法名髡残,号石溪,又号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等。善山水,景致幽深郁茂。喜用秃笔和渴笔,层层皴擦勾染,厚重而不板,豪放而有节奏感。在山石轮廓上用焦墨勾提,以浓墨点苔,显得厚重。代表作有《苍翠凌天图》、《云洞流泉图》、《秋山红树图》、《层峦叠壑图》、《苍山结茅图》(图9-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