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技艺与文明》简介
《论技术、技艺与文明》这本书是由.(法)莫斯等原著创作的,《论技术、技艺与文明》共有98章节
1
总序
西方的现代人类学诸学派萌芽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已长成丰满。 所谓“现代人类学”是相对于19世纪后半期的人类学古典学派而言的。古典人类学包含种种“大历史”...
2
中文版序
2006年,我开始客座于中央民族大学,主持其“985工程”民族学理论研究课题,借此机会,召集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与调研活动。我们的第一个大型活动,是2006年在贵阳...
3
前言
本书收集了马塞尔·莫斯已发表的有关技术、技艺与文明的大部分文章。这些文章以前从未被译成英文,也未曾结集编辑,只有“身体技术”这篇文章例外。该状况或许能部分解释这...
4
致谢
这本书的酝酿经历了很长时间,我跟Bill Pickering第一次讨论此事是在1998年,那时我还在牛津圣安妮学院作文初级研究员。这些年来,幸亏Bill给我很多...
5
图示说明
对当代读者而言,涂尔干和莫斯已出版的作品几乎没有照片、表格或插图,这点很特别。由于他们主要受经典法国哲学传统的熏陶,似乎认为没有必要用图表来丰富、完善或系统化(...
6
导论 技术之承载:马塞尔·莫斯和法国社会科学的技艺研究
本文除了呈现莫斯有关技术、技艺和文明的著作之要旨,还要特别提及其学术贡献中历史和意识形态的维度。[1]这一角度超越了当前平庸的对科学思想和研究成果语境化(con...
7
一、走近技术
有的观点认为,技术中存在着非技术因素,也许需要对这种观点做一番简短的术语梳理(参见Mitcham 1994;Sigaut 1994)。技艺的概念在这里实际上无需...
8
二、涂尔干和技术的内涵
莫斯除了把技术纳入社会科学的框架内,还做了更多——他成功地把技术从边缘地位拯救出来——也许涂尔干故意给它以局限。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必须批判性地审视涂尔干关于技术...
9
(一)物质密度和方法论的物质主义
涂尔干在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社会分工论》(Division of Labour in Society,1893)中已明显表露出对技术的积极立场。为了理解连接个人...
10
(二)收回主张——应对Sorel和Labriola
涂尔干当然期望他的主张在同仁中引起争辩,他期待有机会进一步划定他的社会学范围,并以此反对个体主义者、心理学者和非理性主义者(例如来自G.Tarde或H.Berg...
11
(三)宗教转向
1895~1898年间,关于社会生活中宗教和观念维度重要性的“发现”,使涂尔干无论在研究动机还是主张方面,皆带有意识形态的和理论的关怀。抛开个人方面的原因(例如...
12
(四)脱离技术1——《社会学年鉴》
这便是为什么后来在涂尔干的社会学领域中,技术的概念几乎缺失,这不能被看作无意的忽略(因为他对技术的兴趣存在于别的地方),甚至是有意的牵制和去除潜在的颠覆性或破坏...
13
(五)脱离技术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抛开学科内涵不谈,技术的专题被限制还因为社会学家们与日俱增的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倾向。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第2版中,涂尔干承认社会不仅仅由个体组成,还包含事物,但...
14
(六)转向莫斯:超越没有危险的事物
如我们所知,涂尔干在生计和象征之间所做的明确区分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作用,在人类学、考古学和物质文化研究中还可以找到关于这点的不同表述。早在涂尔干之前,已经有前人...
15
三、危机中的人性——在“人类技巧”和“总体的人”之间
莫斯详尽阅读了舅舅推荐给他的工业进程史,并坚定地追随涂尔干的相关著作,无疑从很早开始他就对技艺和技术有了清楚的了解。除了在《社会学年鉴》上对“技术”这一主题发表...
16
(一)柏格森的挑战
“一战”给人口、政治和经济上的巨大冲击,也使得情感、艺术,乃至智识上的回应真切地流露出来。由于“一战”的灾难性创伤,末世论的论调这时也甚嚣尘上。Oswald S...
17
(二)社会化的技艺
关于技术,关于行为的传统效用的研究,莫斯反对柏格森的“人类技巧”,而从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角度提出“总体的人”(I'homme total)的概念。起初,莫斯并...
18
(三)作为救赎之道的技艺
技艺的实践者,同样也是社会性的存在,他们是智人,也具有人类智慧,但他们首先是“总体的人”。“总体的人”是物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交结,莫斯的这一“发现”伴随着技艺...
19
四、文明和国族——综合与纯粹
也许对莫斯而言,如此相信技艺的有用潜能似乎有点天真,但我们也不能把这种看法当作一个未经进步观念洗礼的人不合逻辑的白日梦。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不能理解莫斯试图通过...
20
(一)保守的观点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共享的”国族(participatory nation)这种曾广泛存在过的共和模式招致各种政治的、智识的,乃至人类学的持续批评。尽管在19世...
21
(二)传播论派系
显然莫斯的技术研究与上述看法完全不同,但也要注意,广义上看,莫斯和保守派主力们其实都处于同样的文化—历史传播论范式中。当然,莫斯的学术训练和学者身份使他怀疑很多...
22
(三)结论——人性和谦逊
因此,技艺和对它们的研究是莫斯上述理想的一个模板和确证。不同于保守派们的概念,在莫斯看来,技艺的产物及其实践,既不是独具一格的认同或本质的标志,也不是进步序列中...
23
第一篇 技术(1901)
涂尔干发表在《社会学年鉴》上的这段关于“技术”的介绍性文本,是他为建立更广阔的社会学领域所勾勒的框架的一部分。他把随后的任务交给了亨利·于贝尔(见第二篇)。尽管...
24
第二篇 技术:简介(1903)
在社会学年鉴学派这个学术共同体中,亨利·于贝尔身为考古学家和博物馆馆长,对“技术”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且最有发言权,从《社会学年鉴》第8卷起,他与莫斯两个人共...
25
第三篇 关于文明概念的札记
继1903年发表关于原始分类的文章之后,这一篇是由涂尔干和莫斯合写的极少数文章之一。这里并非仅仅在探讨文明概念自身,同时也对学科的范围和解释力提出了质疑。在论证...
26
第四篇 国族(1920/1953,摘录)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和十月革命,莫斯对国族现象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写下大量笔记。这些笔记直到莫斯去世后才公诸于众,其中部分内容刊登在《社...
27
摘录一
第三点(在讨论了种族和语言之后),国族对自己的文明、习俗、工业技术以及精美的艺术充满信心。它崇拜自己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以及自身的传统,总之,崇拜它自...
28
摘录二
...
29
一、文明
从我们关注的角度看,文明的历史,就是不同社会的各种物品及其成就在各社会之间循环流动的历史。在对文明观念的研究中,我们已经说过这一点,社会并不是根据它们的文明来定...
30
二、技艺
贸易最初涉及的是巫术和宗教物品、货币和手工艺品,而不是消费物品。工具、器具以及武器等都可以远距离流通。生产各种各样的箭头、箭、斧子的作坊,在欧洲遥远的史前时代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