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特定用途的特殊化工业

具有特定用途的特殊化工业

目前为止已经考察的技术——使用火、编制、陶艺,等等——展示了一连串技艺的概念,即技能和工具共同构成了一门手艺。

一种纯粹的技术学(对技艺的研究),就像Franz Reuleaux式的那样,完全有理由把自身等同于机械技术——事实上,所有其他分类都不过是重新组合了已经包含在机械技术下的元素:一件纺织品不过是一组力的互相作用;一件精美的珐琅制品的焙烧属于物理—化学现象。这是一种工程师式的技术学。

技术学还有别的进路,即技术文明史。我们不仅按照物体内部的机械、物理或者化学机理对其进行了分类;我们还按照其所对应的社会场景对这些物品进行了分类。

从这样一种优化的角度来看,一种工业就被定义为多种技艺的总和,这些技术互相结合以满足某种需求——或者更准确地说,满足耗费的需要。需求对人类而言具有灵活性,但是正是耗费的概念使我们得以定义工业,即用于特定目的的技术系统,以及各种工业的结合:由此狩猎和捕鱼可以分别作为一套有一般用途的普通技艺系统,一套具有特殊用途的普通技艺系统和一套具有特殊用途的特殊技艺系统。

现在我们就应该按照技艺所服务的目的对其进行分类。从现在起,技术角度就不再是唯一的重点了,因为我们选取的角度是技术的目的甚至决定了技术层面:捕鱼兵器与狩猎兵器不同;对捕鱼技艺本身,捕捞鲑鱼不同于捕捞鮈鱼。

我们进入了一个不仅属于科学的领域,而是包含意识的实践的领域。一个发明家有一套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理论逻辑;但技师拥有的观念则是对某个问题的实际解决的观念。

在“协作”(管理)一词影响下,人们太过经常地将经济与技艺混为一谈。当然,为了将多种技艺相互结合以服务于同一目标,每一方面都必须互相协调。所以存在一个对应于协作行为的分类;对于单独一个个体而言,所有的技艺都要相互协调。但一个人不仅是经济人,同时也是一名技师。法国的农民把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摆弄修理物品上,换句话说就是技术活动上,一些人群具有令人惊讶的工业化程度,而其以心智懒惰为特征的近邻却完全缺乏这种工业化。后者几乎懒得使用现成的器具;他们不愿意借用和模仿任何东西,仅仅出于笨拙或者冷漠。

采取上述研究进路,对技术的研究马上就凸显出几个问题:根据时间、地点、社区、性别……劳动的分工;耗费的问题以及它和生产的关系问题;最后,技术和技术形态学的问题,例如工厂的选址、流通——往往跨越长距离——的问题。

经济现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属于这个门类,德国人把它叫做经济维度(Wirtschaftliche Dimension),但是它们只属于表层结构,而不是基础结构。[32]

我们应当从人身体最物质性的层面和与人身体关系最紧密的层面着手,对具有特定用途的特殊工业进行分类:

耗费工业

获取工业

生产工业

提供防护和舒适的工业

交通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