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列宁和布哈林关于弗·涅夫斯基《辩证唯物主义和僵死反动派的哲学》一文的便条往来

附录三 列宁和布哈林关于弗·涅夫斯基《辩证唯物主义和僵死反动派的哲学》一文的便条往来 (1)

以下文献1930年首次刊载于俄文版《列宁文稿》第12卷。内容为1920年前后布哈林与列宁关于波格丹诺夫哲学的一次讨论,记载在一个传阅的纸质便条上。可是,之后任何一个版本的列宁“哲学笔记”均未收入此文献。这也是此文献第一次译成中文呈现给中国读者。

以下是列宁和布哈林在便条上的交流,刊载于1920年9月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一元论》(《列宁文稿》第13卷)一书第2版出版之时,同该书的附录——弗·涅夫斯基的文章《辩证唯物主义和僵死反动派的哲学》(参看《列宁文稿》第13卷,第517页)相关。看起来,这次交流是在某次会议上进行的;交流的开头没有能保存下来。

所有这三张便条都是写在一张活页纸(25601号档案)上的。列宁的便条以其字迹大而奔放为特点。

1 布哈林的便条:

不,这不行。

以前波格丹诺夫的观点是承认哲学的,现在他正在毁灭哲学(我说的不是他的观点正确与否,而是有关这些观点的评定问题)。据波格丹诺夫的观点,“构造学”是可以替换哲学的。构造学正在消除“认识论”(2)

他的推论过程如下:

(1) 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看成体系,也就是特定类型的联系中的成分。

(2) 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可以引出一些总体的规律。

(3) 这样,哲学就变成了多余的东西,并且会被普遍地组织起来的科学(3) 所替代。

同经验一元论相比,这一问题的提出处在另外一个平台上。有关这一问题可以争论,但即便这样,也应该理解它。涅夫斯基那里却没有这样的基本认识。

2 列宁的回答: 

波格丹诺夫欺骗了您,变换了(面目(4) ),并努力地变更原先的争辩。而您上当了!

3 布哈林的回答: 

但正是这个问题值得论证。

据我看来,究其本质而言的确不是哲学,而是构造学——就是经验一元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了。

在这种事情上要想欺骗我还不是那么容易的。

(陈黎阳 译)

(1) 本篇译文根据1930年俄文版《列宁文稿》第12卷(Ленинский Сборник, Ⅻ, 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В. В. Адоратского, В. М. Молотова, М. А. Савельева, Москва⁃Ленинград, МСМⅩⅩⅪ)第384—385页的内容进行翻译。《列宁文稿》第12卷上刊载的内容,是除《列宁文稿》第9卷上已经发表的三本笔记(《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外,列宁研究院档案所中所有其余的列宁有关哲学问题的笔记。书中包含了列宁对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哲学家著作的笔记摘要。——译者注

(2) 本句的俄语原文为: Она исключает《 гно(у!)сеологию》。

(3) 《构造学》或者《普遍地组织起来的科学》——这是波格丹诺夫给自己的书所起的书名,书的第一部分首次出版于1912年,用以叙述他的世界观。波格丹诺夫完全站在自己的经验一元论的立场上对马克思的辩证法进行了批判,而他的经验一元论在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一元论》一书中遭到了驳斥。借助马赫主义对于经验的理解,波格丹诺夫认为思维活动将自然界的现象联系起来放入了顺序完全机械的体系之中,而世界则是思维已经组织好的活动的消极材料。在这里,波格丹诺夫发展了自己的平衡理论,这一理论对于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书和其他著作的影响很大。有关构造学的专门介绍参见弗·涅夫斯基(《列宁文稿》第13卷)和Н.卡列夫(《为了唯物主义辩证法》,1929年)的文章。

(4) 原文中“面目”一词用的是德语单词verkleidet。——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