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马克思.资本论(1—3卷).人民出版社,197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1—4卷).三联书店,1957—1958

《列宁文稿》第9卷.苏联国家出版社,1929

《列宁文稿》第12卷.苏联国家出版社,1930

《列宁全集》(第4版)第38卷.苏联国家出版社,1958年版

《列宁全集》(第5版)第29卷.苏联国家出版社,1963年版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6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62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90

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1—29卷,第55卷,第58卷.人民出版社,1984—1990

斯大林与哲学和自然科学红色教授学院党支部委员会的谈话.李静杰译.哲学译丛,1999年第2期

[俄]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回忆录.哲夫译.人民出版社,1972

[俄]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博古译.三联书店,1961

[俄]普列汉诺夫.反对哲学中的修正主义.刘若水译.人民出版社,1957

[俄]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张仲实译.人民出版社,1957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

[德]黑格尔.逻辑学(上、下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66—1976

[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4卷).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59—1978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商务印书馆,1956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下卷).荣震华译.商务印书馆,1984

[德]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选(第2卷).涂纪亮译.商务印书馆,1979

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杨东莼译.三联书店,1978

阿多拉茨基选集.石柱译.三联书店,1964

[苏]敦尼克等主编.哲学史(第5卷).秦念方,何清新,齐力译.三联书店,1976

[苏]叶夫格拉弗夫主编.苏联哲学史.贾泽林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苏]吉谢辽夫.关于列宁的“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6

[苏]凯德诺夫.列宁《哲学笔记》研究.章云译.求实出版社,1984

[苏]凯德诺夫.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贾泽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苏]德波林.哲学与政治.李光漠等译.三联书店,1965

德波林学派资料选编.张念丰,郭燕顺等编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苏联白俄罗斯哲学所和列宁大学哲学系编.列宁《哲学笔记》研究.王先睿译.三联书店,1964

[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

[匈]卢卡奇.青年黑格尔.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62

[德]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王南湜译.重庆出版社,1989

[法]阿尔都塞.列宁在黑格尔面前.列宁和哲学.杜章智译.台湾: 远流出版公司,1990

[美]杜娜叶夫斯卡娅.马克思主义与自由.傅小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美]杜娜叶夫斯卡娅.哲学与革命.傅小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美]莱文.辩证法内部对话.张翼星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奥]威特尔.辩证唯物主义.周辅成等译.商务印书馆,1963

[瑞士]鲍亨斯基.苏俄辩证唯物主义.薛中平译.商务印书馆,1965

[美]赖特.马克思主义者.商务印书馆,1966

[英]霍夫曼.实践派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周裕昶,杜章智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美]麦克莱兰.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林春等译.东方出版社,1986

[南]弗兰尼茨基.马克思主义史(第1、2卷).胡文建等译.人民出版社,1986—1990

[美]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高舌等译.人民出版社,1982

[美]安德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余文烈译.东方出版社,1989

[加]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慎之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南斯拉夫哲学论文集.三联书店,1979

[德]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与实践哲学——伽达默尔与杜特对谈录.金惠敏译.商务印书馆,2005

[日]柄谷行人.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中田友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美]斯皮瓦克.从解构到全球化批判: 斯皮瓦克读本.陈永国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美]费希尔.神奇的伟人——列宁.彭卓吾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法]阿隆.想象的马克思主义.姜志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张一兵.问题式、征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张一兵.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商务印书馆,2006

黄楠森.《哲学笔记》注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黄楠森.《哲学笔记》与辩证法.北京出版社,1984

张懋泽.《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解说.中国人民出版社,1982

高清海,张树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王东.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列宁构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卞敏.列宁《哲学笔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黄枬林,庄福龄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中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马列著作编译资料(第14辑).人民出版社,1981

马列著作编译资料(第17辑).人民出版社,1981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2年第1辑).人民出版社,1982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4年第5期).人民出版社,1984

列宁研究(第1辑).中共中央编译局,1993

列宁研究(第3辑).中共中央编译局,1994

列宁研究(第5辑).中共中央编译局,1995

苏联哲学百科全书(第1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肖昆焘.关于辩证法科学形态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

卞敏.辩证法体系的雏形.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

商英伟,苏振富.试论《哲学笔记》对辩证法体系的构想.哲学研究,1982年第2期

张奎良.关于辩证法十六要素的考证与评价问题.江淮论坛,1982年第4期

丁常春.列宁论辩证法要素的内容和结构.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5期

张一兵.列宁“十六要素”新探.探索,1992年第3期

张一兵.列宁深化唯物辩证法的真实逻辑.哲学研究,1992年第5期

石宝华.列宁对真理发展规律的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张一兵.同一的认识论、逻辑学和辩证法理论在实践辩证法上的统一.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张一兵.列宁实践辩证法思想的最终形成.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

吴畏等.对列宁使用的“反映”一词的分析.吉首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窦爱兰.列宁认为对立面的统一就是否定之否定吗?佳木斯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吴开明等.试论列宁对认识结构与认识活动关系的揭示.集美航海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丛大川.辩证法体系: 马克思与列宁.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于险峰等.刍议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王义林.对立统一规律结构新探.理论与现代化,1996年第11期

赵桂英.我看黑格尔唯心主义.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2期

万丙策.“唯物主义最多”新解.周口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

丛大川.关于列宁《哲学笔记》的理论思考.延边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胡世才.列宁的哲学发展“圆圈说”试析.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仰海峰.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10期

余良早.论“东方列宁学”的产生.湖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闫宏斌.论列宁《哲学笔记》的辩证法思想.支阳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

傅如良.论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同一.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唐峻.列宁对黑格尔哲学的科学态度.求实,2001年第11期

傅国强.论列宁的具体真理思想及其重要意义.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樊东光.论黑格尔的真理观.长白学刊,2002年第3期

刘凯.关于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的再思考.辽宁师专学报,2003年第3期

李福磷.对列宁关于辩证法实质的再认识.理论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4期

吕国忱.列宁主体客体观的重大转变.理论探讨,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