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

社会的变革、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的生活和身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育能力为重点,要通过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来灌输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现代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都已表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他们的学习活动中都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现代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片面强调智力因素的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立性、情感性和独创性,使教学过程具有复杂、新奇、趣味等特征。学生在一种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动机、顽强的意志状态下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很强的情意色彩。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形式趋向综合化

体育教学模式形式趋向综合化是说体育教学模式向课内课外一体化发展。课内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点,改进一些错误动作,因而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加强强化练习、过渡练习,复习与巩固已学的知识与技术,经常锻炼,才能把运动技能上升为熟练化、自动化。虽然目前来说体育课是受到重视的,但课外体育活动却名存实亡。

从教学模式角度而言,目前由于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不重视,这方面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很薄弱。它在教学实践中还很不成熟,具体的操作模式也不够明确,因此我们暂没有把它列入现有体育教学模式的体系中。

(三)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更加注重“三维”的综合评价

所谓“三维”综合评价就是指在评价体育教学效果时,不仅从生物学角度评价其提高生理机能的效果,还要从心理和社会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教学的效益。评价方式由单纯的定性或定量方法转变为把定性和定量综合起来,在重视他人评价的同时,也重视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也由单纯的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既评价学生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通过改革评价体系,可使学生乐于接受评价,并积极参与评价。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终结评价的作用,忽略了学生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的评价,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情感反应都得不到反馈和体现。体育教学模式在当代,逐渐地摆脱了单一的终结评价方法,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单元评价等。

(四)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大多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未来的体育教学模式程序中教师是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教师指导学生自定目标、自我评价,逐渐培养其自学自练及创造性思维和相应的体育能力。

(五)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精细化

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研究,同时也起到总结实践的作用。目前,大多的理论研究仅止于此,因此造成了许多低水平重复的极大浪费。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结合是一条必经之路:一方面,教学模式的研究同任何理论的研究趋势一样,必将从一般教学模式研究走向学科教学模式研究;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又趋向精细化。尤其是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会得到很好的重视。精细化是教学模式研究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