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内容
新时期,体育教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掌握的笔试和实操考核评价,还包括对学生的心理能力、社会性发展的评价。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具体应结合体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一些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一)体育知识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达成多领域学习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价,经常通过考试方法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一是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
二是学生对体育多元价值的认识。
三是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针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口试和笔试两种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前者可以采用课堂提问或专题答辩的形式进行;后者通过考试答题进行,可以采用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
(二)体育技能
在我国高校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中,《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应该掌握和达到的技能标准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测评,具体测评方法如下。
1.技术评定
根据学生完成技战术动作的质量进行评分。考核前按动作结构和配合过程,把所要进行考核的技术、战术分为若干个环节,根据各个环节完成情况予以评分。评分标准可采用10分制、百分制或等级制,最后转换为学生实际得分数。
2.达标测试
根据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速度、准确性,按一定的要求制订评分表进行测试。达标测试适用于各技术动作、组合技术的考核,可单独采用,也可与技评相结合使用。
(三)体能素质
高校大学生的体能素质测评应结合学生的性别、年龄、从事的专项特点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测评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发展的评价。具体可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有关锻炼评分标准。
第二,学生从事某项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发展的评价。
第三,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
(四)心理素质
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和程度。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第一,学生能不能战胜自卑和胆怯心理,对体育学习充满自信。
第二,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能不畏艰辛、坚持不懈。
第三,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五)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学生能不能理解和尊重他人,具有竞争意识,又善于合作。
第二,学生是否具有责任感,如遵守规则、全力以赴、能与他人很好地交换意见。
第三,学生的发现、分析、探索能力,是否能认真分析失败原因等。
(六)学习态度
第一,学生是否具有体育学习与参与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
第二,学生能否坚持体育锻炼。
第三,学生能否全身心投入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
第四,学生能否尊重教师、认真接受指导。
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评价旨在了解通过体育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