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与管理

二、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与管理

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从精神生产的角度来看,广义是指一切由学校体育所创造出的以物化形式存在的精神产品;狭义是指学校体育精神的产生、创造及其过程。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从纯粹的精神生产的角度来创新和发展学校体育运动和技术;二是从弘扬体育精神的角度,在广泛的意义上进行高校体育文化(物化)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一)高校体育文化构建的目标和内容

1.高校体育文化构建的目标

①根据文化的社会功能,通过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外文体生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争创“全国高校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

②初步形成一套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现代教育特征和普遍推广价值的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方法和模式。

③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从理论和实践上完善“大单元小循环式”课外体育活动模式,解决学生个性体育发展与学校体育全面发展的矛盾,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促进学校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④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知识传承功能,解决学校当前在体育活动与文化学习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建立一种相互作用、渗透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学科关系,以优化和整合课外活动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2.高校体育文化构建的内容

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外文生活,并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进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校体育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是主题式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过程,能进一步弘扬体育精神,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文明、向上、团结、和谐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从而实现环境育人教育理念。各种体育文化作品的创作过程,也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其他各种形态文化共同发展的过程。另外,从学校整体教育的有效性看,主题式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打破了单一学科教学的模式,实现了学校有限教学资源的共享,还从整合学习、双向建构和多元发展的框架式知识建构的角度,来促进学生全面(即和谐)素质的发展,并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以提高学习有效性。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并从改善学校教育的软环境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与学校其他校园文化融为一体,进行系统化的建设,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与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示范、导向、凝聚、选择和辐射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高校体育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价值,提高社会主义学校的办学水平。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模式(包括组织机构、内容形式、操作策略等)。

②适合高校创建的高校体育文化内容和产品。

③高校体育文化构建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高校体育文化构建与学生个性体育和学校体育共同发展的关系。

⑤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与其他各种形态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高校体育文化构建的策略

高校体育文化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生动、活泼、自主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素质教育和配合“减负”工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广大高校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体育活动为目标。

1.充分发掘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重视对传统体育活动其内涵文化的发掘,加强对高校体育文化内容的研究,努力发挥体育文化的功能,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全面地了解体育、关心体育,从而调动广大学生的体育积极性。

2.强化校园环境的体育文化氛围

“学校无处不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文化潜在的教育功能,强化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功能的宣传,大力弘扬体育精神,努力提高高校体育文化内容和设施的教育性,并意图通过主题式体育文化的构建,以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

3.体育文化建设的多元化

改革传统的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以竞技为主的单纯的体育比赛形式,使体育活动向大众化、娱乐化、健身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让更多喜欢体育运动的人,能够参与到体育比赛中来,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创建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

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可以根据科学、艺术、实用、系统的原则和各自的特点,形成自己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以吸引各种怀有不同目标的学生去关心、观察、体验、认识体育,并最终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三)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方法

1.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文化精神,促进体育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

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精神,促进体育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高校在进行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宣传手段和引导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精神和体育文化意识,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首先,体育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内容的讲解,要引导学生透彻理解体育的本质和社会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其次,要定期举办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文化讲座、体育文化竞赛、体育文化展等,从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拓宽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精神。

最后,可利用高校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协会的方式,分门别类地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体育活动规则、裁判规则等方面进行强化,让学生在通过体育放松和娱乐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体育文化素质修养,从而促进体育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营造和传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手段在高校体育文化的营造和传播过程中也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网络在传播速度和内容容量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完整、有效、迅速地传播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使学生对高校体育文化形成更加全面、正确的认知和理解,使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般是以课堂教师讲解、示范的模式来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偏重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传授,而对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涉及则很少,忽略了体育活动中思想和文化的方面,对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十分不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则能有效地弥补这一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综合大量的信息,并以图形、动画、声光技术等诸多生动的方式加以呈现,使学生的兴趣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使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3.改革高校传统的体育文化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高校体育文化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是高校体育文化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传统的高校体育校园文化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一般是由学校或院系的体委、体育教研室等具体组织和安排的。学生在整个的过程中扮演的只是参与者的角色,而无法涉及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这样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所以,要对传统的高校体育文化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做出一定的调整,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人能力的发挥,站在学生的立场来选择体育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让学生直接、民主地参与进来,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除此之外,通过体育活动的筹划和组织,在联系和协调的过程中,学生还能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学校还会因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体育活动筹划组织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将学生纳入高校体育文化的组织和管理过程,对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明显的成效。

(四)高校体育文化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学生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学生的体育课外活动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体育课外活动组织开展的数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丰富的、多样化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对传统的体育课程起到一个良好的补充作用,能让学生在娱乐和放松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和技能水平,培养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修养,营造一个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所以,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多组织开展多样有趣的课外体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如趣味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摄影展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体育精神内化为自身品格的一部分。

2.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要注意凸显本校特色

每个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周边的人文环境不同,学校已有的文化传统和资源优势也不尽相同。所以,高校体育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凸显本校的特色。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合适的体育活动,并且在活动组织和开展过程中注意总结,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有自己特色的高校体育文化,高校体育文化会更丰富、更活泼,而且有利于已有精华的传承和高校体育文化终身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3.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要注意紧跟时代脚步,不断推陈出新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必须要能反映时代的特色和需求,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只有高校体育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始终符合学生的需求,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也才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培养社会认可的素质和能力,从而让高校体育文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高校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所以,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要注意紧跟时代脚步,始终把符合时代需求作为一个基本的原则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中。

除了紧跟时代脚步之外,高校体育文化要想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还必须要具备创新精神,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创新不但能拓宽已有的发展思路,还能让高校体育文化在继承既有精华的基础上,始终保持新颖性和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以及其他教职工人员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得到教育和锻炼的同时,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4.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要注意体育小群体的发展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师生体育活动和体育行为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综合。其主体是高校师生。然而,因为个人的身体素质水平、体育运动能力、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等因素的不同,参与者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并且选择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相对稳定的体育小群体,比如篮球队、足球队、健美操兴趣小组等。这些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和稳定的体育小群体,就是一个个小的体育文化圈。这些小的体育文化圈的综合才形成了高校体育文化。所以说,在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体育小群体的发展,只有这些小群体健康发展了,才能营造良好的、有活力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