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文化管理概述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1.体育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而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全部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是指与经济、政治相区别的精神文化,包括科学理论、道德规范、教育、卫生、体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等。所以,体育运动的本质是一种文化,运动文化也可以称为体育文化。它是全人类的灿烂的文化遗产重要的一部分,属于精神文化。
2.高校体育文化
广义地说,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体育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学校在体育教学、健身娱乐、运动竞赛、体育设施、体育环境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学校体育运动中所存在的一切精神现象,概括地说是指体育精神。它包括学校体育思想、体育观念、体育道德、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方式等。
高校体育文化包括广大高校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体育行为、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水平,以及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体育精神和体育价值观、形成并认可的体育规范和体育道德等多个方面的丰富内容。它是广大学生和教职工人员,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具有鲜活的生活特色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特点,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在体育任课教师的引导下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高校体育文化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和运动能力、推动学生人文精神和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体育文化的参与性很强,其自身具备的时尚性和趣味性元素能吸引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文化所具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并将体育运动中有价值的、积极的方面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极富创意和教育性的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很多高校的体育工作已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为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和个性全面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受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和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影响,高校对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却明显重视不足,现在只有极少数的高校将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必备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实施,从而导致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如下。
1.人们对高校体育文化的认识不足
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不强,缺乏深层次的体育精神文化。虽然高校体育文化在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观等方面有着其他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对体育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是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人们对高校体育文化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很多人仍然把体育放在教学的次要地位,将体育文化构建当作可有可无的方面,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不强。很多人只是简单地把体育理解为身体健康、能参与体育活动,而忽略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导致了体育精神文化的匮乏。
2.很多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较多,不利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和构建
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考评方法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考试评分和达标测试等方面,评价方式单一化、教学方式模式化,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不利于体育活动的创意组织,不利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从而导致了学校的很多体育活动都流于形式,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比较低。高校体育文化的氛围有待进一步强化。
3.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等必备的体育设施,是学生能顺利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但是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速度却远远滞后于学生的增加速度,从而导致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相对不足。另外,在体育设施的调配和管理上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合理的调配和管理能大大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以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体育设施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条件,所以要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必须要重视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