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微格教学的组织实施
微格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要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关键是要紧紧抓好微格教学全过程所包含的理论学习、示范观摩、编写教案、角色扮演、反馈评议和修改教案等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联系密切,削弱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培训的效果。我们应针对被培训者的实际情况,落实每一个实施步骤。
(一)理论学习和辅导
在微格教学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方法。微格教学培训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活动,也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因此,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理论是十分必要的。理论辅导的内容包括:微格教学的概念、微格教学的目的和作用、学科教学论、各项教学技能理论。理论研究和辅导阶段要确定好教学的组织形式。通常在学习教学理论时,教师以班级为单位作启发报告,讨论和实践则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以6人左右为宜,最好是同一层次的教师或师范生。指导教师要启发小组成员尽快相互了解,对所研讨的问题有共同语言,互相成为“好朋友”。
(二)教学技能分析
微格教学的研究方法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细分为单一的技能,再逐项培训。教师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定几项技能。一般说来,对于师范生和刚踏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经过微格教学实践可以及早掌握教态、语言、板书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通过微格教学实践,深入探讨较深层次的技能,有利于总结经验、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能力,以达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目标。在技能分析和示范阶段,导师要做启发性报告,分析各项技能的定义、作用、实施类型、方法及运用要领、注意点等,同时将事先编制好的示范录像给学员观看。
(三)组织示范观摩
1.观摩微格教学示范录像
(1)教学示范录像片段的选择
在选择示范录像时要遵循2条原则:一是水平要高;二是针对性要强。示范的水平越高,学员的起点就越高;针对性越强,该技能的展现就越具体、越典型。
(2)提出观摩教学示范录像片段的要求
在观看示范录像片段时,指导教师要先提出具体要求,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边观看边提示。提示时要画龙点睛、简明扼要,不可频繁,以免影响学员观看和思考。
2.组织学习、讨论、模仿
(1)谈学习体会
各自谈观后感: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对照录像,检查自己的教学与其存在哪些差距。师范生注重前者,在职教师注重后者。
(2)集体讨论
重点交换各自的意见,在要学习的方面达成共识。指导教师也要参加讨论,重点指导。
(3)要点模仿
示范的目的是为使受训者进行模仿。许多复杂的社会行为,往往都能通过模仿而获得。实际上,受训者在观看录像时就已渗透着模仿的意义。这里讲模仿,主要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重点模仿。此外,指导教师的亲自示范或提供反面示范,对学员理解教学技能也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角色扮演
1.角色扮演的意义
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受训者训练教学技能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每个受训者都要扮演一个角色,进行模拟教学。这样做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给受训者以充分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师资培训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2.角色扮演的要求
角色扮演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扮演“教师”者要真实,按照自己的备课计划,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训练教学技能;另一方面扮演“学生”者要充分表现学生的特点,自觉进入特定情境。另外,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不要打断“教学”,让“教师”去处理教学中的“麻烦”,技术人员在拍摄过程中,不能对“教师”提出约束条件。
培养教学技能,必须通过真实的练习与训练,否则就难以获得技能。微格教学中的角色扮演,给学生提供了上讲台的机会,使他们能把备课时的设想和对单项技能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实践表现出来,同时进行录像。师范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课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微格教学的优势。
在微格教学实习室内,有教师、学生和摄像人员。教师由接受培训的师范生轮流担任,学生也由其扮演。每节微格教学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为了使“角色扮演”的效果更佳,微格教学实践应该注意:①在角色扮演前,指导教师要向师范生说明有关角色扮演的规定;②除了执教者和学生以外,减少模拟课堂上其他无关人员的数量,这样当执教者面对摄像镜头时能减轻紧张情绪;③扮演“教师”者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纯粹”的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课堂教学的真情实境之中,一切按照备课计划有控制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训练教学技能;④扮演“学生”者要充分表现学生的特点,自觉进入特定情境。有时也可以让学员扮演一位常答错题的学生,以培训执教者的应变能力。“学生”最好是执教者平时的好朋友,这样初登讲台的执教者能获得一种安全感。
(五)反馈评议
反馈评议阶段,首先由执教者将自己的设计目标、主要教学技能和方法、教学过程等向小组成员进行介绍,然后播放微格录像,全组成员和导师共同观摩。观看录像后进行评议,可以由执教者本人先分析自己观看后的体会,检查事先设计的目标是否达到及自我感觉如何,再由全组成员根据每一项具体的课堂教学技能要求进行评议。评议过程由3个环节构成。
1.学员自评
(1)照镜子、找差距
由教师角色扮演者分析技能应用的方式和效果,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列出优、缺点
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之处。如果自己认为很糟、非常不满意,可以申请重新进行角色扮演和录像。指导教师可根据条件和时间,决定是否重录,尽量做到不挫伤学员积极性。
2.组织讨论、集体评议
评议时应以技能理论做指导,分析优、缺点,进行定性评价。根据量化评价表给出成绩,进行量化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如何做才可能会更好。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营造一种学术讨论的氛围。
3.指导教师评议
学习者对指导教师的评价是十分重视的,指导教师的意见举足轻重。因此,指导教师的评价应尽量客观、全面、准确。对于扮演者的成绩和优点要讲足,缺点和不足要讲准。要注意保护学习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以讨论者的身份出现,讨论“应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六)修改教案,反复训练
1.学员修改教案
根据本人录像,参考技能示范录像和技能理论,对照评议结果,针对不足之处由学员自己修改教案。
2.进行重教
根据评议情况,学员进行第二次实践,重复上述过程。
3.再循环或总结
是否再循环,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及课时安排而定。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项技能是交织在一起的,任何单项的教学技能都不会单独存在。如培训导入技能,重点研究导入的方式、新旧知识的联系、情境的创设等问题。但导入过程必然用到语言技能,还可能用到提问、板书、演示等技能,只是对这些技能暂不考虑,只重点考虑导入技能的应用情况。
因此,当各项教学技能都经过训练并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指导教师应安排学习者进行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也只有对教学技能进行综合训练,才可能最终提升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