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突破传统教学思想束缚

我们都知道,我们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定明确的目标,才能向着目标努力前行。同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难点和重点,注重教学技巧。教师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一定要冲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摒弃一些旧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教学理念,勇于创新教学模式,将现代化元素引入课堂,使得体育课堂集娱乐、健身等于一体,遵循学生的发展个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取得进步。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巧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向着积极方向发展。

2.注重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优化

各个高校大多按照统一的教育计划来制定教学目标,其教学目标也十分相似,此种方式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要想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必须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优化,在课程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信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创新。同时,也要将素质教育创新作为核心内容,努力做到使学生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教师素质水平的提升

要想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在注重课程优化和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也非常重要。因此,相关部门和领导要注重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大力引入具有创新性思维、授课方式较为个性的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体育教学科研项目,培养教师的科研精神。在科研过程中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4.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开展创新教育,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师,而且需要素质过硬的创造型教师。也就是说,没有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创新教育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并能够不失时机、随时随地进行创造素质培养。

创造力可以表现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诸如身体运动、语言等方面,人们都可以有出色的发展和表现。因此,要真正承认学生有创造力,就要去发现学生的创造力,认识学生的创造力。传统教育观念以传授知识为核心,以培养熟练掌握书本知识的人才为目标,因此必然导致学生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这不利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培养。现代教育观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倡导以学生为主,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直至领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要做到体育知识与运动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应科学地设计教法,合理地选择学法,设计学生参与学和练的整个过程,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应社会需求的体育锻炼环境和运动训练项目,重应用、重实践,在应用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