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途径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途径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的“三步走”措施

1.第一步:拓展高校体育俱乐部经费来源渠道

高校体育俱乐部要走出资金困难的境况,要拓展经费来源渠道。资金问题是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首要问题。学校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改变过去单一的依靠学校财政支持和学生交纳会费筹集经费的形式,要积极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首先,各高校要重视体育俱乐部建设,要把体育俱乐部作为高校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成立专项资金应用于体育俱乐部的运营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体育俱乐部的日常开支。学校要成立体育俱乐部管理运营领导小组,保证对体育俱乐部日常活动的指导监督。其次,高校体育俱乐部要利用自己组织的优势,多方筹措资金。比如寻找企业赞助。当前,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开发高校市场。例如,中国×动、中国×通这些企业,特别需要加强和学校的联系。高校体育俱乐部要以这些企业为突破口,和他们寻求合作,让企业在体育俱乐部举行大型体育竞赛时提供必要的资金赞助,或者器材、设备赞助等,甚至可以经过洽谈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也可缓解体育俱乐部运营的资金压力。

2.第二步:提高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水平

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尤其在资金不充裕、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提高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合理的管理可能造成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运营处于无序状态,会导致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受阻。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一个领导小组。这个领导小组由体育主管及主要体育老师和俱乐部的管理人员、教练人员共同组成,这样可以及时了解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情况,可以及时做出判断,亦可弥补只依靠体育俱乐部成员管理的漏洞。其次,高校体育俱乐部既然是为学生服务的,那么可以在体育俱乐部内部设置专门的“学生岗位”,让学生参与到体育俱乐部的日常管理中来,学生有独特的视角,他们会为俱乐部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也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俱乐部的发展提出建议,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又能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保证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最后,高校体育俱乐部在运营过程中可以适当引进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可以把提供有形服务作为俱乐部管理的一部分,保证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

3.第三步:加强对现有体育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调配

部分学校因为资金短缺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体育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现有体育场地仍然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运动需求。在这种形势下,高校体育俱乐部要发挥自己作为俱乐部管理者的作用,加强对现有体育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调配。首先,高校体育俱乐部在日常运营和各项体育竞赛进行前,既要进行统筹安排,也要提高体育基础设备的利用率。可以在一个体育场地内进行区域划分,开展多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以解决高校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前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所用到的场地进行安排,避免在体育实际项目的开展中出现冲突;其次,高校体育俱乐部要研究学校现有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存在的问题,要将其写成报告呈交给学校,要呼吁学校有关部门着手解决设施问题。俱乐部可以制定一份长远发展规划,让学校有步骤、有计划地扩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做到循序渐进。

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学校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它倡导学生自由选择体育教学项目、自由选择体育锻炼方式,并进行自主锻炼。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够被彻底解放,学生会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会激发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参加体育健身运动。

(二)加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内部系统管理

高校体育部在建立健全俱乐部内容的各种规章制度后应加强内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各种规章制度下施行各种管理手段,使高校俱乐部处在有效的管理之中。即在规章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使高校俱乐部的管理形成良性循环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要加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内部系统管理。首先,要制定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目标。这一目标应由所有的管理者和会员共同参与制定,制定好目标后在俱乐部实施的过程中努力完成。俱乐部制定的管理目标要与大学生会员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所以制定的管理目标应该具有适合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和超前性。其次,加强体育俱乐部学生的管理。体育俱乐部应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各种专长,特别是发挥具有体育特长大学生的骨干作用,有利于协助俱乐部的管理。最后,高校体育俱乐部应实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大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管理有贡献的应该进行激励,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学生应该进行批评与教育,使高校体育俱乐部能按照既定目标良性运行。

(三)以体育设施为依托,积极拓展经费来源渠道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必须有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和充足的运作资金。各高校在体育俱乐部建设过程中应利用有限资金建设学校最紧缺、最急需的体育设施,并对一些年久失修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维修。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合理利用体育场馆,确保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学校应该加大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拨款,以学校体育设施为依托,尝试吸收周边外来群众定期、定点、定时地以俱乐部会员的身份来校进行体育锻炼,收取一定活动费用,或者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招商引资,积极举办一些赛事,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体育俱乐部教学经费短缺的问题。

(四)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的制度保证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应树立“健康第一”的管理目标,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原则,认真贯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俱乐部管理行为。为此,学校应制定各种有效的体育俱乐部管理规章制度,但需正确处理俱乐部管理规章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关系,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契合实际的各种制度细则。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制度应当根据大学生和体育俱乐部的特点,同时也必须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匹配,并与之相协调,切忌不能同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学校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应当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要正确处理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与加强监督管理的关系,从而促进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良性、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