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与构建
(一)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
1.评价目的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对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评价对象不同,目的不同。
评价目的是评价的依据,也是评价的出发点。评价目的的分析与选择是构建科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开始进行教学评价前,必须首先有一个准确、具体的目的。
2.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是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没有评价对象的评价体系显然是不完整的。
从体育教学活动参与者的角度来讲,体育教学评价面向4个方面的评价。
①“教”的方面:教师“教”的过程、“教”的结果。
②“学”的方面:学生“学”的过程、“学”的结果。
③通过对体育教学本质的分析,整个体育教学评价的对象可以结合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及其活动——教与学,共同构成教学评价对象体系。
④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对评价对象的确定受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制约。具体来说,体育教学评价智能选择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绝对“全面”的评价是不可能的,教学评价不可能一次涉及多个方面。
3.评价主体
所谓评价主体,是指参与评价,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并做出评价总结的人或机构。
在体育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参与体育教学的主要活动者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研究者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如教师、教学管理者、学者、管理人员、学生,有时家长也作为评价主体对师生进行教学评价。
要成为体育教学评价主体,就必须具备体育教学评价的能力,了解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与意义,做好评价信息收集工作,客观、全面做出评价。
4.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也就是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明确评价内容(指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评价者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就整个体育教学评价研究来看,教学评价内容也是当前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包括体育教学,在各个时期都对教学所培养的人才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学评价内容也就必然反映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针对不同的评价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价内容,并确定评价指标。如了解学生体能素质发展的各个生理指标检测;了解学生学习态度的出勤率、作业质量等。
5.评价方法
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包括教育评价和心理测量的所有方法,具有层次性,可进行多角度分类并根据实际评价需要进行选择。评价方法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评价效果。
6.评价管理
评价管理是评价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但也是容易被忽视的要素。实际上,评价管理将对整个评价操作产生重要影响。评价管理包括与评价有关的各种政策、条例和制度,对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具有思想教育和规范作用。
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要确保整个评价体系的完善,就必须明确、规范、有效的评价管理有助于充分调动各种评价因素,促进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宏观方面,现阶段我国关于教育、教学评价的法规制度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发展,需不断完善。
(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严谨、系统的过程。这里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进行重点分析。
1.客观性原则
从宏观角度来说,体育教学评价应遵循客观理论和教学发展规律,任何内容与形式的体育教学评价都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标准来设置教学评价体系。体育教学评价应在科学评价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客观体育教学现状构建。
从评价主体角度来说,评价主体是人。人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主观臆断或受个人感情的影响,所得出的结论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要尽量做到客观。
体育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要求:①评价标准客观,避免随意性;②评价方法客观,避免偶然性;③评价态度客观,避免主观性。
2.科学性原则
进行教学评价都希望可以得到科学的评价。要实现科学评价,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前提,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应该做到科学合理。
构建科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坚持科学性要求:①以科学为依据,明确评价目标、标准;②避免主观,评价方法、程序要科学;③教学评价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评价必须做到有机结合与统一,并充分体现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在此进程上展开评价;④教学评价方法应科学,评价者应掌握和灵活使用最新的、最能充分统计和概括评价结果的统计方法与测量手段,以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⑤科学选用评价工具。
3.全面性原则
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应坚持全面性原则。教学评价应全面,否则就不能真实反映教学系统的整个过程与效果,这样的评价是没有意义的评价。因此,全面性原则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
体育教学系统复杂,要做到整个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就要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关注到评价体系各个要素的多元的、多样的、发展性、动态的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构建体育教学评价必须要全面。
体育教学评价中遵循全面性原则要求:①多角度评价;②全方位评价,教学评价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以全面了解评价对象信息;③评价明辨主次,轻重;④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多种类教学方法的综合评价,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
4.可比性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评价过程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具备可比性,具体要求评价结束之后应有一个具体的结论。
构建体育教学评价,评价并非目的,通过评价发现差距、不足,进而改进才是目的,评价体系构建应突出3点:①关注评价的横向比较;②关注评价的纵向比较;③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导向性原则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要能够指导体育教学工作发展方向并能促进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推动教学发展。
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不断发展,通过教学评价,不是得出评价结论就结束评价工作这么简单,重要的是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科学化建议与对策,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对具体效果和行为做出评价并改进是最基本的教学目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方面,而应把评价和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为以后教学完善提供启发、指导。
体育教学评价遵循指导性原则要求:①在一定数量与体育教学评价相关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评价,避免缺乏根据的随意评价;②及时反馈教学评价信息,评价结果要准确描述,指导方向要明确;③评价结果应具有启发性,能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发展进步提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