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历史观念

二、中世纪的历史观念

在欧洲中世纪,历史观念主要受到宗教、哲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除了古代历史循环观、英雄观、宗教史观有新的发展之外,还出现了世俗历史观。各种历史观念在中世纪欧洲社会中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世纪历史观也在不断变化,逐渐向更加现实和理性的方向转变,开启了文艺复兴与近现代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便是宗教史观,也出现了意义分歧,换言之,宗教不再是古代的宗教,宗教史观也非古代那样的朴素的自然神话,而是有了层次分化的多重内容。同样,英雄史观与循环史观也有不同层次的意义与现实指向。

中世纪的宗教观与循环史观相互影响,历史循环的原因从神秘的自然主义转向神学,历史被认为是上帝的旨意,上帝会不断地在历史中介入并干预人间事务。中世纪的循环史观与《圣经》的解释相结合,认为历史事件和人物在某种程度上是上帝启示的结果,而不是古代君主所代表的上天意愿或者神话故事与神灵人物。人们试图通过《圣经》的预言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现实社会层面也发生了历史观念的关联,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使得社会处于一种循环状态,封建领主和农民的关系、君主王朝的更替都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特征。随着欧洲文明的发展,历史观念逐渐向更加现实和理性的方向转变,而循环史观逐渐被其他历史观念所取代。由于宗教体系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古代与中世纪的宗教史观有很大的差异,古代多神论、神话以及神权与王权合一的观念,与中世纪基督教的单一神论、教会权威和宗教战争等有所区别。

同样,英雄史观在古代、中世纪也有不同的演变。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英雄崇拜和英雄史观,在古代文明中,英雄人物往往被视为神话中的英雄、神灵、伟大的国王或传说中的创始人;在中世纪的骑士传统中,骑士们被视为英雄,他们誓言效忠上帝、尊重女性、保护弱小,并且以勇敢和忠诚而闻名。在中世纪的历史著作中,英雄人物往往是王侯、骑士和圣徒等,他们被赋予超自然的力量和意义。随着近代社会的兴起,英雄史观开始受到挑战。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精神的启蒙和现代国家的发展,对于历史的解释更加理性和客观,人们开始强调集体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作用,而非个体英雄的主导地位。在现代历史学的视角下,英雄史观逐渐被批判和超越,现代历史学家更加注重历史背后的结构和动力,强调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英雄史观也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变化,现代历史观相比古代已经更加注重客观事实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不再单纯强调个人英雄的作用,而是将历史看作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更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英雄人物作为他们中的重要代表,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中世纪出现了世俗历史观,它与宗教史观相对立,强调世俗因素对历史的影响,为历史的解释和记载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世俗历史观强调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历史的塑造作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被认为是统治者、政治家和决策者的行动,而非宗教因素。世俗历史观关注地方和民族历史的发展,强调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独特性,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历史经验被看作是各自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产物。它认为历史是连续不断的,历史的发展是一种演变过程,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是由各种因素交织而成的,而非超自然力量主导的。世俗历史观强调人类行为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人类的决策、行动和选择在历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倾向于更客观地记录历史事件,减少对超自然现象和神秘力量的解释,历史学家因此开始采用更为理性和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当然,中世纪的历史观是复杂多样的,世俗观也深受宗教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