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性的实践层次
2025年09月10日
第三节 历史理性的实践层次
真正具有黑格尔意义上进步性的不是单一的社会历史,而是整体性的历史,既有整体性的外在社会的变迁,又有整体性的历史理性精神。首先是精神的历史,特别是理性的历史,理性的精神具有永恒向上的方向性。一种强调历史实在的客观主义理论认为:某些历史证据终究是无法驳倒的,例如考古发现的器物,文字记载;另一派则侧重理性本身的时代历史性: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都是当代史。两者各执一端:前者主要是对于历史经验材料,后者主要是对于历史思维的实用性、规律性。两者是对对方主张与所指内容的相互反卷,把对方的观点对象化,变成思想的材料进而纳入其自身的本位层次之中。归根结底,是不同层次的观念视角而已。
从来没有一种理论是脱离现实社会的生活实践的,因为,那样的理论根本不可能提出来。所有提出来的理论都与经验相关,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理论都与当下直接相关,都是当下直接经验的表达。理论之所以是理论,就在于它与当下直接经验之间存在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历史的表现和来源。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会说有的理论现实感强,而有的理论缺乏甚至没有现实感呢?这是因为,我们并不能像上帝那样透视全部历史,我们只知道当下或者一段历史时期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换言之,有的理论距离我们的当下直接经验比较近,有的则比较远,这种远近感也与我们的生活变迁周期或速度相关。这是学科分类的一个特征,譬如,数学、物理学理论由于我们的数学、物理实践几乎固定不变,也就不会感到它们作为理论与我们实践的距离,或者,它们的历史性不在我们的感觉变化范围之内,而只在数学家、物理学家的研究共同体那里。但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则不是,因为我们的时代变迁太快,让一些源于历史的理论还未能切合时代变迁。然而,无论如何,它们终归还是历史经验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