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哲学观念的困境与层次性改造
人们常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把握这个时代的精神需呼唤多元的、层次化的观念。物质积累的极大丰富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当下人们的生活世界出现空前的多样性、便捷性。今天的人们生活在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着装不同,言谈举止各异,对问题的价值判断不一。传统与变革、经典与时尚、追随潮流与张扬个性等,构成了我们多样的生活,而我们也享受各种不同的文化、文学艺术。多样化的世界也给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观念提出了挑战,作为整体性的思想不能用单一的视角来审视时代的新生事物。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也要走向层次化,以层次的观念来接受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多样化的世界。
作为思想观念的载体,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难以想象没有知识的人类社会是什么样子。知识不仅是人类智慧积累的结果,而且也是思想的基础,但思想还有更基础的层次,即智慧。作为“爱智慧”的学问,哲学被视为人类站在思想的最高视野把握时代精神的学问,在现代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成为主流之后,对更加美好的物质生活的追求让人们忙碌于更现实的事务,科学技术与商业类学科成为学校的热门专业。哲学曾孕育了几乎所有的现代知识的萌芽,凭借对科学与知识、社会时尚与风云变幻的思潮的反思能力,仍可把握并审视快速发展的科技与社会变迁的各种现象。
从学科与知识的结构来说,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在现代学科分类中演变为一个庞大的家族。随着哲学所面对的对象、现象与问题越来越复杂,哲学也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形而上学、技术哲学等,总体可归类为理论哲学与应用哲学。它们各成员之间相互交叉,错综复杂,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难以分离的层次性结构整体。对于哲学内部的结构,也具有典型的层次性特征,有人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排列,分别是哲学观点、哲学学说或哲学体系、哲学形态、哲学类型、哲学学科。这对于比较哲学研究是一个建设性的构想,例如,对比中西之间的哲学,对黑格尔有关中国无哲学的说法,就可能在不同的层次上给出不同的回答,“哲学有实质也有形式,有问题也有方法”[4],按照现代学科建制的标准,与宽松的标准也有不同的说法。[5]
对哲学所涉问题层次的探讨,表现在本体、认识与方法等三个大的方面。而面向科学问题的层次性分析是比较容易获得支持的,因为它言之有物,容易被理解与接受,主要是针对实在的不同层次的研究。[6]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层次研究也逐步成为科学与哲学研究的标准方法。[7]在认识论上对一个系统的观察与解释的层次,即抽象的层次方法;在本体论上对系统的复杂组织结构与因果交互作用的关系进行分层;在方法论上表现为对关于一个系统的各种不同理论之间的相互依赖,或者对同型关系进行的层次性探讨,弗洛里迪提出了参与比较的三种层次类型:组织层次、解释层次与概念图式,并据此对相对主义与反实在论进行了实用主义的审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