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信息化的发展背景

一、护理信息化的发展背景

NIS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医院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连接加速了护理信息共享,也为护理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NIS的应用和发展,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护理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实现了护理工作流程最优化,使临床工作达到无纸化、无线化和自动化,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护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90年代初期,护理信息组成立,这是我国护理信息化建设迈出的第一步。到了21世纪,临床护理信息化在理论与实践建设中进入快速发展期。该阶段临床护理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完善成为医疗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到 2007年,我国一半以上的医院已经构建起完善的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护理专业工作者也进行了临床护理信息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从国际上看,我国临床护理信息化建设虽然稳步推进,但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2021年9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21〕27号),提出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完善智慧医院分级评估顶层设计。到2022年,全国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3级和4级,智慧服务平均级别力争达到2级和3级,智慧管理平均级别力争达到1级和2级,能够支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到2025年,建成一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医院,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形成,医疗服务区域均衡性进一步增强。因此,为保证我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应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