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医疗健康的落地应用
医疗健康是5G应用的重要领域。5G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将对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和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按照医疗健康服务的特征与场景需求不同,5G在医疗健康中的应用场景可分为远程医疗和院内应用两大场景。得益于5G网络高速率、低时延特点,5G极大解决了远程医疗一直以来的网络局限问题,使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示教、远程急救等诸多智慧医疗方案得以实现。同时,5G有助于快速传输海量医学图像数据文件,使得人工智能的快速学习成为可能,并在生命体征监护系统、患者信息登记管理系统等多个院内应用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一)远程医疗
1. 远程示教
首例5G远程手术示教直播:我国2019年开展了首例5G远程手术示教直播,直播了一台腹腔镜下胃癌根除术。通过运用5G技术,医院手术室外的会场以及远在异地的其他医院的医疗人员一起“零距离”现场观摩了整个手术过程。
2. 远程手术
首例5G远程人体手术:我国于2019年开展了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借助5G网络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一名身在海南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远程指导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开展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操作。借助中国移动5G网络的保障,本次手术首次实现了海南、北京两地远程手术,解决了4G网络条件下手术视频卡顿、远程控制延迟明显的问题,手术近乎实时操作。
3. 远程诊断
医院可以利用5G网络实现远程诊断和5G远程机器人查房等应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 5G 网络实现远程诊断和 5G 远程机器人查房等应用。超声专家在医生端操控 B 超影像系统和力反馈系统,通过 5G 网络,远程控制患者端的机械臂及超声探头,实现远程超声检查,专家通过 4K 摄像头可与患者进行视频交互。通过 5G 网络,远端医生采用操纵杆或者控制软件,控制机器人移动到指定病床,然后调整机器人头部的屏幕和摄像机角度,与患者进行高清视频交互。
4. 远程监护
5G+心脑血管疾病互联网诊疗与康复管理平台的建立,使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可以通过佩戴健康终端,包括心电、血压、血氧等检测设备,实现居家监测、急救等多重功能。
(二)院内应用
1. 5G+院内检测系统
5G动态体温监护系统由无线电子柔性体温贴、5G传输技术、智慧医疗数据云平台等多项先进技术融合打造,可对病患实施远程体温监控。5G动态体温监护系统的应用可使医护人员无须频繁出入病房,通过智能监测平台就能及时了解每一位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一旦患者的体温超过预设的警戒线,系统将会自动预警,提示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对患者采取救治措施。
2. 5G+VR探视
利用5G网络、全景摄像头、VR眼镜等技术手段、设备,患者家属可实现远程探视。家属在医院指定场所佩戴VR眼镜,通过具备高速率和低延时传输特性的5G网络回传的实时全景视频,便可实时了解患者在病房内的情况,与患者实时双向互动沟通,实现家属身临患者床边的沉浸式探视。
3. 院内综合平台
打造五大智慧医疗服务:以平安医护为主的智慧保障服务,以无线冷链、环境监控为主的智慧后勤服务,以生命体征监护系统、无线体温监护为主的智慧护理服务,由胸痛中心患者定位、患者防走失、无线输液监控、院内导航、围术期管理组成的智慧患者服务,以及由婴儿防盗、资产定位管理、医疗垃圾管理组成的智慧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