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一)护理信息设备方面
随着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价标准的发布,医院陆续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多系统互联互通,避免基本信息的重复录入,同时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的共用、共享,将移动终端(Pers onal Digital As s is tant, P DA)或移动查房车用于临床,实现了护士在患者床旁进行身份识别、医嘱执行、文书录入、信息查看等操作,逐步向“全员追踪、全程追溯、切实操作、个体纠正、科学统计、全面分析”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临床护理决策支持系统
临床护理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Nurs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NDSS)起步较晚,21世纪初国内护理信息系统才开始发展,研究显示临床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在临床护理领域的优势明显。目前,国内CNDSS主要用于单个护理领域,如压疮分期评估、低血糖管理、疼痛评估、围产期预警系统、合理用药、输血管理、系统辅助护士照顾患者、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等。CNDSS用于护理实践过程中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制订、智能提醒与警告、智能交班、病历质控、智能随访及护理管理等方面。
(三)护理信息标准化建设方面
护理信息标准化的制定是一项艰难的挑战,需要更多的信息护士投入这项工作当中,致力于制定国家卫生数据标准、护理术语标准、护理信息学核心能力标准等,为护理信息学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专业术语标准化是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大数据效益和作用的基础。目前,我国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电子病历和临床护理实践的记录,尚未形成统一的护理信息标准体系,这限制了医院与医院之间、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护理信息的交流与资源共享。
(四)护士信息化胜任力方面
提高护士护理信息胜任力可以提高护理文书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改进临床护理流程,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但大多数临床护理工作者没有经过系统的护理信息课程培训,护理信息能力比较薄弱,导致其在临床工作中无法与信息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进而影响对现有护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升级,使各医院间护理信息系统发展程度不统一,造成资源浪费。
(五)信息安全方面
医疗信息是高度敏感的、涉及个人隐私的健康数据,一旦发生泄露,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应用过程中,数据泄露都有可能发生,给医院的形象带来很大影响。目前的法律体系尚不能很明确地界定健康数据的权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