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过程
(一)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1. 组建项目小组
由医院护理部牵头,以护理质控专员任组长,护理信息组成员、信息科专职人员、软件工程师为骨干组建项目小组。护理质控专员负责项目统筹运行;护理信息组成员负责前期沟通,汇总、梳理和明确信息功能需求及系统测试、推广、意见反馈等工作;信息科专职人员负责信息架构技术指导和工程进度管理;软件工程师负责程序的开发及部署。
2. 需求调研
组长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各医疗机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系统的现况,梳理初步访谈提纲,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调研管理层及临床一线人员的工作需求,项目组对需求的合理性、有效性、可行性进行讨论。
3. 系统设计
护理信息组成员与软件工程师沟通系统设计概要、主要功能范围、需求优先程度等内容,确定系统开发计划、系统部署计划、系统实施目标及后续迭代需求。
4. 数据导入
根据团体标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等规范中关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要求,梳理现有管理流程,提炼原有不良事件类别,最终确定跌倒/坠床类、压力性损伤类、管路护理类、处置治疗类、皮肤损伤类、中医护理技术类、其他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七类报告单。
5. 系统功能测试
护理质控专员、护理信息组成员与工程师确认最终设计方案,系统开发并部署在测试服务器。护理信息组进行系统内部测试,并与项目研发组人员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对系统进行优化。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的应用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包括基础设置和功能模块。基础设置包括:护理亚专业学组关系维护、时限设置、事件管理部门关系维护、结构化模板设置、疑似事件监测维护,该基础设置需在护理部主任权限下进行。功能模块包括:主动监测模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模块、审核模块、跟踪评价模块、查询和统计分析模块(图4-15)。
图4-15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架构图
1. 基础设置
(1)护理亚专业学组关系维护:设置护理亚专业学组成员,关联不良事件分类(如跌倒/坠床类、压力性损伤类、管路护理类等)。
(2)时限设置:针对不同事件类别、级别分别进行上报、审核、整改、跟踪等环节的时限设置。
(3)事件管理部门关系维护:根据事件类别维护对应的主管部门,用于护理人员在填写上报单时依照上报类别进行勾选。
(4)结构化模板设置:设定基本信息、事件发生前、事件发生时、事件发现时、事件处置等五个环节,通过固定语言描述和变量的组装,预先设置事件经过及处理措施的话术模板,变量支持根据上报页面填写内容及第三方系统数据自动填充。
(5)疑似事件监测维护:设定疑似事件监测规则,根据病历模板、医嘱项目、病程记录等记录中的关键选项和录入项内容监测疑似不良事件。
2. 功能模块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功能包括:主动监测、上报、审核、分析整

图4-15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架构图改及跟踪评价、事件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六大模块。
(1)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主动监测模块。
前闭环主动监测管理的核心之一,即根据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表现类型进行特征性关键词整理,与第三方系统对接,通过关键词的触发,在EMRS中待办事项模板主动监测提醒高风险待评估、待关注项目。
通过EMRS,针对各类风险评估指标的预警数值设置警戒线,系统将生成的数据上传至终端,在护理管理系统、PDA中自动提供预警信号,提醒护士及护士长对高危患者进行相关风险的再次评估,确保预防性干预措施及时落地实施。
相关风险评估数据将同步传输至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以高风险专项评估报表形式展示评估执行率、评估覆盖率、评估正确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中高风险人群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等信息。同时,系统将设置各类指标的逻辑关系。当指标超过预设值时,系统自动提醒护士长、护理部、相关科室,使其掌握相关风险项目的高发概率。
(2)不良事件上报。
1)事件上报通用部分:事件上报通用部分,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事件发现环节信息、报告人信息、相关人信息、患者信息、事件发生范围(患者/访客/员工)、事件级别、伤害程度等。
2)不同事件类别相关信息上报:根据不同事件类别,自动显示对应事件的上报内容、事件发生后处置医嘱、事件发生后处理方法、结构化事件经过及处理措施、图片采集等。
其中,以跌倒/坠床为例,上报内容包括患者本次住院跌倒/坠床次数、事件发生前患者的活动能力、事件发生于何项活动过程、伤害级别、主要原因类型、事件发生前有无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工具、风险评估级别、事件发生时有无约束、事件发生时在岗责护人数、事件发生时在院患者数等相关内容。
(3)事件审核。
系统支持事件上报及记录各部门审核操作过程,如护士长审核、主管部门审核等环节,系统会记录各环节用时,若超期则通过“钉钉”短信、系统弹框等形式提醒各部门及时审核。
(4)事件分析整改。
在分析整改环节,系统支持依据设定好的鱼骨图模板逐项分析,可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端实时上传附件。事件分析整改后进行提交。
(5)跟踪评价。
事件分析整改提交后支持逐级跟踪,系统将智能推送消息至对应的护理学组或科系护士长处,学组或科系人员进行跟踪评价,随后由主管部门进行再跟踪评价及归档。
(6)事件查询。
系统支持事件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完整进度,相关部门可通过点击时间轴中节点快捷按钮,跳转至相应操作页面。
(7)统计分析。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的“统计分析”模块,包括基本统计报表、统计图表分析、不良事件专项分析、不良事件分析报告四个板块。
1)基本统计报表:根据发生科室、上报科室、事件类型、事件等级、时间(年度、季度、月度)等对上报数据进行多方位汇总、统计及导出。
2)统计图表分析:针对事件类型、伤害级别、发生例数、发生科室、层级分布、发生时间、审核延时监测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柏拉图、箱式图等图表形式进行不良事件基础信息数据的分析,并支持导出功能。
3)不良事件专项分析:不良事件专项分析模块会针对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管路滑脱、烧烫伤等事件进行智能分析。以跌倒/坠床为例,以各类图表形式展现性别构成比、年龄层占比、次数构成比、发生时间占比、发生地点占比、活动能力构成比、活动过程占比、责护工作年限构成比、发生时护患比等,进行专项事件相关信息分析。
4)不良事件分析报告:根据系统后台的报告编辑器,结合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系统可实时统计并展示各临床护理单元或全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现状。系统通过自动生成不良事件报告,取代以往的人工数据、文档、图表汇总统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