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决策的分类
对决策进行分类的标准有很多种,以下先简要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分类:
(1)从决策主体的角度看,分为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其中,群体决策优点是:决策质量高、决策方案接受性高等;群体决策缺点是:群体决策的效率性或时效性低。个体决策优点是:效率高;个体决策缺点是:效果一般要低于群体决策。对于复杂、重要和需要有关人员广泛接受的决策问题,组织最好要采取群体的方式来制定决策。反之,简单、次要和不需要体现共同意志的决策,采取个体决策方式可能更适宜。
(2)以决策起点为标准,分为初始决策和跟踪决策。其中,初始决策之际,有关活动尚未与环境产生互动,而此后的跟踪决策则往往反映了组织对环境的理解愈发深入。
(3)按决策的作用范围与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4)按决策的时间可分为中长期决策(3~5年或更长)、短期决策(1年以内)。其中,长期决策往往事关组织今后长远发展方向和全局利益,而短期决策则往往针对重复多发问题。
(5)按制定决策的层次可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6)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指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针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没有决策规范所循的决策)。
(7)按是否围绕特定目标可以分为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理性决策是指完全着眼于组织所要实现的目标而进行的决策。非理性决策是指随意的、无目的的决策,它不考虑这次的决策会对组织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完全凭决策者自己个人的爱好或一时的喜怒哀乐来行事。
(8)按选定决策目标的多寡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单目标决策是指决策行动只力求实现一种目标,因而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决策。多目标决策是指决策行动需要力图实现多个目标的决策。
(9)按决策准则不同可以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最优化决策准则,意味着决策者必须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选出一个能产生最优后果(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或其他目标最好)的行动方案,以求一次性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满意化决策准则,指只要求将既定目标实现到足够好的、令人满意的程度即可。
(10)按对待风险的态度可以分为保守决策和冒险决策。保守决策是决策者倾向于选择风险小的、成功率高的决策方案。冒险决策是指决策者倾向于选择风险大的方案。
(11)按决策的定量化程度可以分为量化决策与非量化决策。量化决策有三种基本决策类型: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无论这一决策下的备选方案有多少,每一方案都只有一种确定无疑的结果。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方案的自然状态有若干种,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可以作出客观估计的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是指方案实施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状态或者所带来的后果不能作出预计的决策。
管理案例
腾讯的马拉松会议
在公司的决策上,腾讯形成了总办会议制度。每两周召开一次,参加者为5位创始人和各核心业务部门主管,人数为10~12人。这个人数规模一直没有被突破,一直到2013年,腾讯的总员工人数已超过2万人,总办会的参与者也不过16人。总办会是腾讯最为核心的决策会议,马化腾要求所有与会者无论日常工作多么繁忙,都务必前来参加。每次会议都在上午10点准时开始,一般都要延续到凌晨2-3点,因此是一种非常考验体力的马拉松会议。一个比较特殊的惯例是,腾讯的总办会没有表决制度,根据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奚丹等人的回忆,“十来年里,没有一次决策是靠表决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