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沟通及其管理
组织除了正式沟通外,也需要并且客观上存在着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职工所关心的信息,体现职工的个人兴趣和利益,与组织正式的要求无关。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有下列特点:
1.非正式沟通的信息交流速度较快
由于这些信息与职工的利益相关或者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再加上没有正式沟通那种程序,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2.非正式沟通的信息比较准确
据国外研究,它的准确率可高达95%。一般说来,非正式沟通中信息的失真主要是因为形式上的不完整,而不是因为它们是谣言。人们常常把非正式沟通(俗称小道消息)与谣言混为一谈,这是缺乏根据的。
3.非正式沟通的效率较高
非正式沟通一般是有选择地、针对个人的兴趣传播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较准确。正式沟通则常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无效信息较多。
4.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由于非正式沟通不是基于管理者权威,而是出于职工的愿望和需要,因此,这种沟通常常是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并且可以满足职工的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5.非正式沟通有一定的片面性
非正式沟通中的信息常常被夸大、曲解,因而需要慎重对待。不管人们怎样看待和评价非正式沟通,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管理者应该怎样对待非正式沟通呢?
(1)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它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否认、消灭、阻止、打击都是不可取的。
(2)要明确非正式消息的性质。领导者在听到组织中的各种传言时,首先要区别它是属于政治性的传言还是属于社会问题的传言,是会对工作造成消极影响的传言,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传言。对于会影响安定团结和工作积极性的传言应予以重视,摸清传言的来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
(3)用正式消息驱除小道消息。许多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传播甚广,主要原因是正式沟通不足,使得那些热衷于小道消息的人有机可乘。此外,还使得一部分人只得凭空想象来猜测真实的情况。因此,对于与真实情况不符的传言,应通过正式沟通渠道发送信息驱除传言。
(4)正确对待传言者。对于不同的传言者要注意区分其性质,正确对待。对于一般的传言者要加强引导和教育,提高他们正确区分真假消息的能力,提高抵制不正确小道消息的自觉性。对于饶舌型的小道消息的传播者,因其传播的消息会引起严重后果,应予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制止。对于有意制造谣言并大肆传播者,应进行严肃处理。
总之,作为组织领导者要同时认真对待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问题,充分利用其各自的势,真正发挥沟通在组织管理中的良好作用。
沟通案例
苏格拉底的三个“筛子”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苏格拉厎,边喘气边兴奋地说:“告诉你一件事,你绝对想象不到……”
“等一下!”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他,“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他的学生察觉情况不妙,不解地摇了摇头。
苏格拉底继续说:“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时,至少应该用三个筛子过滤一遍!第一个筛子叫作真实,你要告诉我的事是真实的吗?”
“我是从街上听来的,大家都这么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就应该用你的第二个筛子去检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你要告诉我的事是善意的吗?”
“不,正好相反。”他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来。
苏格拉底不厌其烦地继续说:“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检查看看,你这么急着要告诉我的事,是重要的吗?”“并不是很重要……”
苏格拉底打断了他的话:“既然这个消息并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你又何必说呢?说了也只会造成我们两个人的困扰罢了。”
请思考:此案例对于沟通尤其是非正式沟通的启示?